2025年6月,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关于稀土的报道再次引发热议。文章直言:“如果中国彻底切断对美稀土供应,美国军工、电子、新能源等关键产业将面临‘断粮’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那么问题来了——稀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卡住美国的命脉?
稀土不是稀,是“战略武器”很多人以为稀土很稀有,其实它并不稀。全球地壳中稀土的含量比铜还高。真正“值钱”的是它的提纯技术和应用场景。简单来说,稀土就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包括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和钷。它们在工业上的作用,堪比“味精”——加一点点,性能翻倍。
从手机屏幕到导弹制导系统,从风力发电机到电动汽车电机,几乎每一个高科技产品背后都有稀土的身影。尤其是高端军事装备,比如F-35隐形战机、战斧巡航导弹、精确制导武器,离开稀土根本造不出来。而中国,在这条产业链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中国的稀土优势,不只是产量大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2024年数据:全球稀土总产量约为30万吨; 其中中国产量为20.8万吨,占比高达69.23%; 而稀土储量方面,中国占全球约37%,位居第二; 但更关键的是——中国控制了全球超过90%的稀土加工和提纯能力。 这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你以为美国不挖稀土吗?不是不挖,是不敢挖、也挖不起。稀土矿虽然分布广泛,但开采过程极其污染环境。过去几十年,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赣州、包头这些地方,曾经因为盗采稀土,导致山体塌陷、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严重,修复费用动辄数十亿起步。而美国呢?上世纪也曾拥有全球最大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矿。但由于环保压力和技术门槛,一度关闭多年,直到近年才重新启动。即便如此,其稀土原料仍需运往中国进行提纯。换句话说,美国不是没有稀土,而是无法快速、低成本地完成整个产业链闭环。
稀土为什么能“卡脖子”?因为它不是卖不卖的问题,而是“你来不及反应”很多人问:“那美国自己不能搞一套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吗?”当然可以,但问题是——时间成本太高了。
建设一个完整的稀土开采、分离、提纯、应用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积累和政策支持。即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至少也需要5到10年才能实现部分替代。而这段时间里,一旦中国突然“断供”,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军工系统、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行业都会陷入瘫痪状态。
打个比方:你现在饿了,想吃馒头。但你家里只有面粉,没蒸锅也没火,得先买锅、生火、和面、醒发、再蒸熟。这一整套流程走完,最顺利也要两小时。而在这两小时里,你只能干饿着。这就是稀土“卡脖子”的逻辑:不是说你永远做不出馒头,而是你现在就得吃,不吃就要出人命。所以中国只要稍微收紧出口,就能让美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每当中美关系紧张时,稀土就成了中国手里一张“王牌”。
中国稀土产业的转型之路:从“白菜价”到“战略资源”别看现在中国在稀土领域这么强势,其实早些年我们也吃过亏。
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前后,中国稀土长期被当作“白菜”贱卖。大量稀土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到欧美日韩,换回来的只是几台洗衣机、几件衣服。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意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只当它是普通矿产资源。结果就是:稀土越卖越多,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到了2010年,国务院终于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发布了《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始对稀土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并逐步提升出口门槛。
从那时起,中国稀土产业开始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整合资源,打击非法开采; 加强环保监管,推动绿色开发; 掌握核心提纯技术,打造全产业链; 推动稀土在新材料、新能源、军工领域的深度应用。如今,中国不仅掌控了全球最大的稀土产能,还在高端材料、永磁电机、催化剂、激光晶体等下游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也不是完全被动挨打,但它真急了面对中国稀土的“压制”,美国这几年也开始发力自救:重启芒廷帕斯矿,计划扩大产能;与澳大利亚合作,建立新的稀土加工厂;投资本土稀土回收技术,试图减少依赖;甚至考虑从废旧电子产品中提取稀土,走“循环经济”路线。不过说实话,这些措施短期内很难见效。毕竟稀土产业链不是建个工厂那么简单,而是要解决技术、环保、资金、市场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更何况,稀土提纯属于高污染行业,美国国内环保组织对此非常抵触。再加上高昂的人工和环保成本,使得稀土在美国本土生产变得极其昂贵。美国不是没有稀土,而是短时间内实在找不到替代方案。稀土不是万能牌,但它是“战略缓冲器”。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稀土这么重要,那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全面断供?”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稀土不是核武器,也不是芯片,它是一种可以替代、也可以追赶的战略资源。中国的目标不是永远“卡脖子”,而是利用这个窗口期,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和战略主动权。毕竟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国际产业链独立生存。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布局自己的未来:推动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 加大研发投入,抢占高端应用领域;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布局。换句话说,稀土是中国手中的“战略缓冲器”,而不是“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