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公司公布的供应链名单中,中国大陆企业宝钛股份(Baoji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首次入选,成为钛合金材料领域的核心供应商。随着苹果iPhone 17系列钛合金应用比例提升及AR设备量产,公司有望在未来三年实现营收翻倍,成为全球消费电子材料领域的标杆企业。
这一突破性进展源于其为苹果iPhone 15 Pro系列提供的钛合金机身解决方案,通过创新工艺实现了高强度与轻量化的平衡,显著提升了产品耐用性与设计美感。宝钛股份的加入,不仅标志着中国高端材料技术获得国际认可,也折射出苹果供应链向多元化、高精尖领域拓展的战略意图。
宝钛股份成立于1965年,总部位于中国钛工业重镇陕西宝鸡,长期深耕钛及钛合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是中国钛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业务覆盖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设备等高端领域,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多项核心专利。近年来,宝钛股份凭借在钛合金精密加工领域的突破,成功切入消费电子赛道,其研发的“超薄钛合金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材料加工中的成本与良率难题,成为吸引苹果关注的关键技术优势。
宝钛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全产业链布局与创新能力。其自主研发的钛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比铝合金高60%)、轻量化(密度仅为钢的60%)及耐腐蚀性等特性,完美契合苹果对高端机型“性能与美学并重”的需求。此外,宝钛股份通过数字化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单月产能可达百万级,良率稳定在95%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独创的“真空等离子焊接工艺”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损耗,使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0%,成为苹果供应链降本增效的重要推手。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正加速向轻量化、耐用化方向创新演化。钛合金因其优异性能,在智能手机、AR/VR设备等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据预测,2025年全球消费电子用钛市场规模将突破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宝钛股份凭借先发优势,与苹果的合作不仅限于手机机身,未来有望延伸至Vision Pro头显、MacBook结构件等产品线。与此同时,苹果推动的“清洁能源供应链”计划与宝钛股份的绿色制造体系(如零废水排放技术)形成深度协同,进一步巩固其供应链地位。
如何打进苹果供应链?准入流程与商业价值又是什么?
进入苹果供应链需经历严苛的“技术认证-小批量试产-量产爬坡”三阶段,平均周期长达18-24个月。宝钛股份通过苹果的“实验室级”材料测试体系,并在自动化生产与质量控制(如纳米级表面处理精度)上达到苹果标准,最终获得批量订单。在商业价值方面,直接带动宝钛股份消费电子业务营收增长超200%,毛利率提升至3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品牌溢价,跻身苹果供应链后,其客户群迅速扩展至特斯拉、三星等全球巨头,估值逻辑从“传统材料商”向“高增长科技企业”切换。
中国企业的崛起,既是国产高端材料自主创新的缩影,亦是全球产业链上重要的参与者。
来自:说产业,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陈长军转载
热忱欢迎参加我们在2025年9月23-25日举办的第三届深圳eVTOL展和激光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大会(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