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透社报道称,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外长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四国外长共同宣布启动了“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借此良机力图构建新的国际局面,四国稀土联盟随之成形。这一变化并没有让中国措手不及,中方早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战略布局,显现出其应对能力的巧妙。
稀土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其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从智能手机、绿色能源汽车,到导弹制导系统及卫星通信设备,稀土元素无处不在,成为许多高科技产业的基础。在全球稀土市场中,中国长期以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其全球储量比例非常可观。同时,中国在稀土的生产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多年来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稀土产品。在稀土的加工技术和能力方面,中国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全球大部分的稀土加工依赖于中国,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高效的产业链。
美国则长期以来在稀土方面对中国保持着高度依赖。其军事装备生产中,先进战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均需使用中国的稀土。而在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和新能源,亦难以逃避中国的稀土供应。美国为改变这种情况,一直在努力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已签署行政命令,推动国内稀土产业的发展,向国内企业在矿产开发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如今,美国希望通过召集盟友组成稀土联盟,在国际稀土产业链上重新建立局面。
在这个新成立的联盟中,各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澳大利亚在稀土储量上位居全球前列,拥有重要的资源优势,而其莱纳斯公司已成功实现重稀土的商业化分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参与该联盟可进一步发挥其在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开拓市场。相比之下,资源匮乏的日本则极度依赖高质量原材料,以支持其精密制造业,因此期望通过加入联盟来确保资源保障。同时,日本也希望借此机会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利益。
不过,该联盟的发展前景并非一帆风顺,内部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开采和加工能力方面,尽管部分成员国拥有一定的稀土储量,但开采和加工的技术难题依然众多。例如,印度以稀土储量位列世界第三,但在加工技术上存在严重不足,所增加的稀土产量难以转化为可供出口的成品。而日本若选择开采深海稀土,初期投资和后续加工成本都将十分高昂,这对于美国等进口国而言,承受压力可能十分不利。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西方国家长久以来的“去产业化”导致了相关产业基础的薄弱,即便有丰富的资源,重建完整的产业链也并非易事。而且,联盟内部的矛盾层出不穷,美澳在奥库斯协议上的分歧,以及印度在联盟中的立场不确定,往往会使其行动难以协调,各国更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难以做到真正的团结一致。
相对而言,中国早已对此做了预判,并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自7月1日起,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实施,对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及新兴产业的关键矿产实施了特殊保护措施,从法律角度保障了国家矿产资源的安全,这对于稀土等关键矿产的管控更是悉心加强。此前,中国还对部分中重稀土物项进行了出口管制,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维护了国家的资源利益与产业优势。
在美国主导的“稀土联盟”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数。而中国凭借丰富的资源禀赋、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高效的战略布局,在稀土领域将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面对这场稀土博弈,中国坚定的立场及完善的应对策略将进一步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及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