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欧盟内部传出一则消息,让整个矿业和能源领域集体‘炸锅’——欧盟正酝酿一项史无前例的‘紧急战略储备’计划,连稀土矿物、永磁体、电缆维保模块这些听起来异常专业的备品,都要统统囤上一批!有人说,这背后藏着欧盟对战争和地缘不确定性的最大恐惧。到底发生了什么,让27国集团如此如临大敌?”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的能源“痛点”彻底暴露:供暖季缺气、军工原料告急、关键设备一旦断供全盘皆输。到了2025年,地缘政治的风暴不仅没有消停,反而越演越烈。今年3月,欧盟刚刚向所有成员国下发了《欧盟应急联盟战略》,首次要求居民至少自备72小时物资、政府和企业也都要为“极端情况”耽误做足准备。
但大家可能没想到,此次最新流出的欧盟内部草案(英国《金融时报》独家曝光)里,除了能源、粮食和药品这些老生常谈的储备,新列入的“急需囤货名单”已覆盖到稀土矿物、永磁、专业电缆维护模块,甚至还建议成员国统筹核燃料供应。这说明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旦网络、能源、物联网基础设施遇袭,整个欧盟的核心“命脉”都可能受制于人。
为什么这事突然成为紧急议题?这里面不得不说最近真实发生的“多线威胁”:比如2024年发生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疑似破坏、欧洲多国通讯链路遭受激烈网络攻击,更不用说德国国防部长最近明确警告“未来4年可能有欧盟成员国遭受实质性军事袭击”。这些信息,拼凑出的画风非常凛冽——不只是战场战火,混合威胁(Physical+Cyber)才是欧盟官员心头最大的噩梦。
说实话,以前大部分人觉得稀土矿啥的离民众生活很远。其实不然!你手中的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还是医院那些高端医疗设备,基本都离不开稀土里的钕、镝这些金属。而欧洲生产这类高端工业品,绝大部分原料还全靠进口(80%以上来自中国),只要亚洲某地一有风吹草动,欧洲就得“提心吊胆”。
更严重的是,欧洲的风能、光伏、电动汽车等“绿色经济”转型,正迎来新一轮爆发。永磁马达的需求暴涨,不囤货就可能被对手卡脖子。按欧盟自己的说法:“战略性供应路线一旦失守整个国防工业和能源体系都将陷入瘫痪”。
也许你还记得2022年发生的“北溪事件”——天然气管道被炸,欧洲陷入能源焦虑。其实,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都是“看似安全的软肋”。文件中提到,欧盟要在成员国间联动,像存粮食那样“重点囤积”各类维修模块,遇到断网、停电、供气突发事故就能抢修恢复,不用等“外援”。
而核燃料,则更直接。俄乌冲突以来,欧盟多国意识到一旦俄欧能源联系中断,自身核电站供应链也面临不小风险。搞点备用,从源头保证“不掉链子”,实属“未雨绸缪”。
最近一两年,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国家背景组织的渗透已成欧盟高层头痛病。传统储备粮食、药品还靠得住,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防护却是另一回事。欧盟文件甚至提到,现阶段对“新风险形势下要防范的物资种类和数量严重缺乏了解”,意味着大家都是“现学现卖”,只能边摸索边备战。
值得一提的是,俄乌战争也揭开了一层遮羞布:以前很多人自信“欧洲体系够韧性”,但今年春天一场网络攻防演练,就让不少欧盟机构暴露出严重短板,甚至模拟攻击一天内系统瘫痪。这说明啥?欧洲自己都害怕了,安全底线随时可能被突破。
说回中国,虽然“去依赖中国”这话他们喊了好几年,不过实际上离开中国稀土市场还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说不定这回也是个巧机会,谁能在风暴里看清机会,谁就能捞个先机。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全靠囤货救命,那老百姓和企业会不会抢着跑,国际原材料价格会不会又疯涨?哎,其实还是个谜。
不管怎么说,欧盟这次是真的慌了。不知道读到这你有没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种大规模囤积战略矿产的举动,真能稳得住底气吗?还是说到头来,就是一种巨大的自我安慰?我反正挺好奇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