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发布了一份预喜的半年报。
财报数据显示,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50%,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35%。
不过,预喜的半年报背后,燕京啤酒的扣非净利润的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同时,在整个啤酒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时,燕京啤酒进军品类十分拥挤的饮料赛道,跨界布局也面临挑战。
增速明显放缓
燕京啤酒率先交出A股酒企2025年半年报预告。
数据显示,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0.62亿元至11.37亿元,相较上年同期7.58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扣非净利润为9.26亿元至10亿元,同比增长25%至35%。
对于归母净利润的增长,燕京啤酒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在党建引领下,首季‘开门红’基础上,继续保持高效能、高质量发展态势”。
不过,「快马财媒」发现,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虽增长25%至35%,但相较去年同期69.72%的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在财报中,燕京啤酒并未提及扣非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原因。
从业绩预告简单推算,2025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约有1.35亿元至1.37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作为对比,2025年第一季度非经常性收益只有0.12亿元。从过往来看,燕京啤酒的非经常性损益,要么来自于政府补贴,要么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只是,燕京啤酒在半年报预告中并未披露变化原因。
如果把半年报拆开单看第二季度的话,燕京啤酒该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在8.97亿元至9.72亿元之间,同比增速在36.74%至48.17%之间。作为对比,2024年第二季度燕京啤酒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5.91%。归母净利润的表现中规中矩。
但是,燕京啤酒二季度的扣非净利润预计在7.73亿元至8.47亿元之间,同比增速在21.16%至32.76%之间。作为对比,2024年第二季度燕京啤酒的扣非净利润增速高达67.26%,存在较大差距。
事实上,近年来燕京啤酒的发展已经明显放缓。2022年至2024年间,燕京啤酒分别实现营收132.02亿元、143.13亿元和146.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为10.38%、7.66%和3.20%。
净利润的增速也不太乐观。和2023年的83.02%比,2024年燕京啤酒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大幅下降至63.74%。
增速放缓,有行业整体承压、天花板初现的大背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啤酒市场在2013年达到5000万千升的峰值后逐年下滑,2022年已经降至3568万千升。2024年,燕京啤酒实现销量440.44万千升,同比增长1.57%。这一增速和2022年、2023年动辄4%的水平相比明显放缓。
再者,消费者端需求变得多元化、竞争对手内卷式竞争加剧、营销策略不断推陈出新。多方面因素影响下,2024年燕京啤酒虽然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双增,但增速远远落后于行业头部企业,增长稳定性堪忧。
跨界饮料挑战不少
在啤酒行业天花板已现的大背景下,燕京啤酒走上了一条跨界之路。
2025年3月,燕京啤酒公众号上正式推出新品倍斯特汽水,主要有橙子味、荔枝味和多重果味三种口味,500ml的玻璃瓶包装设计和大窑如出一辙。
在市场策略上,倍斯特汽水优先切入火锅店、烧烤店、夜市等渠道的餐饮终端。值得注意的是,火锅店、烧烤店渠道已经有了大窑这一知名品牌。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在餐饮场景下要和大窑掰一掰手腕。
和大窑直面竞争,燕京啤酒有自己渠道方面的优势。公开资料显示,燕京啤酒多年深耕下来已经覆盖了50万家的餐饮终端,和汽水渠道的重合度非常高。
以及,燕京啤酒在做汽水之前,曾跨界推出过九龙斋酸梅汤产品。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间,燕京啤酒这一业务分别实现营收0.6亿元、0.71亿元和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45%、0.50%和48.43%。
行业其他玩家在啤酒天花板显现后,也有布局汽水业务的案例。如青岛啤酒旗下的精酿系列推出西柚白茶、草莓西柚新口味,金星啤酒推出的信阳毛尖精酿,更是赢得消费者们的普遍好评。
只不过,燕京啤酒盯上的汽水赛道,不只有大窑一个玩家。国内有知名老字号北冰洋、冰峰,两大国际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国内饮料新巨头东鹏特饮、元气森林等都在这一市场持续深耕。
再者,激烈竞争之下,整个汽水饮料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2024年大窑汽水在线下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0%,销量增长在20%以上。其对手如“汉口二厂”却因为定价过高等问题,线下开出的品牌体验店也早已关门,甚至面临被强制执行的情况。
燕京啤酒跨界进军汽水,直接选择和大窑竞争,难度不小,挑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