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欧盟近期在预算提案中删除数字税选项,美国却宣布8月1日起对欧盟产品加征30%关税。这记关税大棒落下前,欧盟已做出不少让步。为与美国达成协议,欧盟明确表示在数字税方面让步,甚至考虑放弃。要知道,欧盟互联网企业多为美国公司,取消数字税相当于直接向美国妥协。
欧盟官员曾自信认为,让利后特朗普不会再为难,关税协议很快能达成,马克龙也期待一份更公平的协议。可现实是,公平协议没等来,30%的关税威胁先到了。特朗普不仅加征关税,还在社交媒体放话,要求欧盟无条件开放市场,不能有任何异议。若欧盟反制,美国会在30%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加码。这意味着,30%只是起步,欧盟要么任其拿捏,要么面临更重税负。
特朗普(资料图)
欧盟如今的处境,与其自身的判断失误不无关系。此前,欧盟取消与中国高层的商务会谈,面对中国对白兰地反倾销的确认,欧盟及马克龙还表态要对中国更强硬,选择站队美国一起对付中国。却忘了特朗普早说过,欧盟比中国更让他不爽。在特朗普眼中,盟友不过是可利用的棋子,利益至上才是根本。当下的欧盟腹背受敌。前方有俄乌冲突持续消耗,背后要应对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现在又被美国用关税收割。
大众汽车已曝出要关闭中国部分地区工厂,因车辆滞销。这让德国总理坐不住了,表态约10月访华,欧盟似乎终于开始着急。美国对欧盟动手,早有预谋。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很大程度是针对欧盟和日韩。这些地区对美贸易顺差大,却没给美国带来多少税收,特朗普对此极为不满。美国对内给企业减税,税率从37%降到25%左右,对外加征近30%关税,一来一回让欧盟企业成本增加近40%。
特朗普(资料图)
欧盟和中国的应对策略截然不同。中国早走全产业链“非美化”道路,业务全球分散,不依赖美国市场,中美贸易在中国贸易中的占比持续下滑。欧盟却高度依赖美国市场,主要贸易对象就是美国。在汽车等产业还面临中国挑战的情况下,欧盟可选的路本就不多。中国曾伸出橄榄枝,提出中欧投资协议和汽车关税协议,可欧盟态度冷淡,错失机会。
如今美国的意图很明显,不仅要欧盟的产业,还要其市场。未来若再遇上美国降息、美元贬值,叠加关税和美国国内减税政策,欧盟很可能被美国彻底榨干。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欧盟的反应显得软弱。欧盟原本计划7月14日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可欧盟委员会负责人冯德莱恩在7月13日宣布推迟,要到8月初再考虑。这种退缩让美国更加得寸进尺。
冯德莱恩(资料图)
要知道,美国向来欺软怕硬,欧盟不挺直腰杆,只会迎来更多打压。欧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德国《Tichys Einblick》杂志报道,欧盟计划对大型企业征收新税,会影响德国1.87万家企业,额外负担可能转嫁给消费者。爱尔兰、瑞典等曾反对数字税的国家,因新税范围更广才准备谈判。这种分歧让欧盟在应对外部压力时更难形成合力。
欧盟的预算提案显示,其计划对在欧运营的大型企业征税,净营业额超5000万欧元的企业都在范围内,且实行分级缴税,收入越高税率越高。还打算从提高的烟草消费税中分成、对未回收电子废弃物收费、对长途电商包裹收处理费,每年筹250亿至300亿欧元偿还新冠疫情复苏相关债务。可这些措施需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过往类似提议如金融交易税常遭反对,能否落地还是未知数。
白宫新闻秘书(资料图)
欧盟过去的预算多依赖成员国捐款,缺乏独立财源。现在想通过征税获取稳定资金,实现战略自主,同时投射“布鲁塞尔效应”,塑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但在美国的关税压力下,这些规划能否顺利推进,充满变数。德国选择此时释放访华信号,或许是欧盟内部清醒者的举动。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屡屡受挫后,欧盟或许终于意识到,单一依赖美国行不通。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市场和合作伙伴,与欧盟在经贸等领域有巨大合作空间。中欧投资协议等曾被欧盟搁置的提议,或许会重新被提上日程。只是,欧盟的犹豫和之前的错误选择,已让其付出不少代价。接下来若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在美中之间找到平衡,只会在三线压力下愈发艰难。美国的30%关税大棒,既是威胁,也可能是让欧盟认清现实的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