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的坚定盟友,韩国的总统,无论是谁上任,都难以摆脱美国的控制。只要不脱离美国的影响力,韩国的领导人就不得不时刻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例如,尽管新任总统李在明上台后高调扬言“亲华”,一方面在关税问题上与美国互有博弈,另一方面又热衷向中国示好,但最终他还是不得不顾及特朗普的感受,拒绝了中国邀请他出席九三阅兵的提议。李在明可能未曾预见到,向特朗普政府的妥协会成为一场“服从性测试”的开始。美国很快再次对韩国发起了攻势,提出要求韩国投资高达4000亿美元,这让李在明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特朗普政府掀起的第二轮关税战已经将全球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紧张局势。在特朗普宣布的四批制裁名单中,50多个国家必须在8月1日前给出明确答复。而如今,距离制裁到期仅剩下13天,尽管日韩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它们却赫然出现在了第一批制裁名单中。对此,日本首相石破茂表达了“非常遗憾”的态度,并表示将坚定抵抗美国的关税政策。而韩国方面则显得有些妥协,25%的全商品关税对李在明来说无疑是个巨大压力,他多次与美国方面进行沟通,试图通过签署贸易协议来缓解困境。然而,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条件令韩国极为难以接受,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代表团最近前往华盛顿进行谈判,美国方面提出了一份近乎苛刻的协议条件,要求韩国必须向美国开放农贸市场,废除与水果进口相关的检疫措施,并设立一个初始资本为4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鼓励韩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前两项条件相对容易理解,毕竟它们涉及的是贸易和市场准入问题。但4000亿美元这一要求的规模令人咋舌——这几乎是韩国全年国家预算的80%。如果韩国接受这一条件,那相当于在未来几年里无所作为,整个经济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束缚。
更令人讽刺的是,这一“绝妙”提案并非美国政府的独创,而是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5月提出的。他当时建议成立一个名为“美日联合主权财富基金”的新机构,由美国财政部和日本财务省持有大量股份,同时吸引第三方投资,甚至允许美国和日本的民众通过持股获利。然而,由于石破茂对关税问题的强硬态度,美日合作未能迅速推进。于是,特朗普的幕僚团队以此为灵感,设计出一个新框架——将第三方投资去除,要求韩国政府出资创建基金,支持三星、SK海力士等大企业到美国建立工厂,而美国财政部将实质上控制该基金的运营。
可以说,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根本不加掩饰,直接展现了自己抢钱的手段。以4000亿美元为条件,而韩国所能获得的回报,不过是将原本25%的关税税率降至10%,甚至仍然没有完全解除制裁。简单来说,这无异于美国对韩国的“空手套白狼”。
那么,韩国是否会同意这一“卖身契”的提议呢?实际上,令人惊讶的是,韩国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断然拒绝这一条件。负责与美方谈判的韩国代表表示,双方在半导体工厂建设、对美投资等制造业领域已取得一定共识。从外界的解读来看,这似乎表明韩国已经在默许美国的投资要求,至于具体的金额,双方还在商讨中。
然而,单从国家层面的合作来看,美国在其他领域的要求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美国要求韩国开放农牧市场,废除30个月龄以上牛肉进口禁令。这让人不禁想起李明博时期的“牛肉外交”,当时上百万韩国民众因反对进口美国牛肉而上街抗议,场面曾成为全球瞩目的事件。此外,美国要求放宽水果检疫,这可能导致虫害蔓延,增加韩国的农业风险。而扩大美国大米进口份额更是引发了贸易违约的风险,尤其是日本目前正面临严重的米荒,却仍不愿意进口美国大米。中国市场也拒绝进口美国农产品,若韩国稍有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总的来说,虽然韩国名义上是美国的盟友,但在美国眼中,它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收割”的经济“韭菜”。关税战依然持续,韩国政府处于极大的焦虑中,而全球170多个国家已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面对这种局面,李在明是否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胆略和智慧,避免韩国在这场博弈中彻底陷入被动局面,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希望他能够兑现竞选时的承诺,至少在对美贸易谈判中,不至于像石破茂一样被逼得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