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安全部的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出,某些国家正竭尽所能地窃取我国的稀土资源。特别是某国,由于缺乏国内稀有金属的提取和精炼能力,一直利用各种隐秘手段来囤积这些资源。具体的案例包括,他们通过更换包装并伪造“非中国原产”的标签,将稀土转口非法运回本国。此外,还有特定的方式被使用,例如虚报产品成分、伪造名称、利用快递小包的形式,多次以小批量、改变运输方式将我国的稀土走私出境。这些境外的间谍机构及其代理人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例如将高纯度的稀土假报为低价值产品,甚至有的还将稀土粉末注入塑料模具或矿泉水瓶中,然后再以机械零部件、合金配件等名义悄然走私出去。
稀土作为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战略资源,过去我国对此的管控较为宽松,还未能形成一套严密的监控管理体系。然而,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反应是,西方国家的焦虑已然显露,他们面临的困境似乎非常棘手,甚至连潜伏在中国境内的间谍都被动员来进行走私。这一切表明,所谓带路党和二鬼子的角色显然已经不够用了,甚至不得不玩起了更为隐蔽的“棋局”。另外,这也证明了我方在对战略供应链的管理上确实在加强力度,而不是仅仅把这视为贸易战的筹码,实际上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为了减少对稀土的依赖,美国正在积极扩大在这一领域的投资。以怀俄明州为例,该州的州长亲自参与稀土矿的开采仪式,场面非常隆重,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然而,显然美国的军工承包商对此并不完全信任,否则他们也不会采取偷偷摸摸的方式从我国走私稀土。早在十几年前,美国就意识到了对稀土供应链的依赖问题,但经过这么多年依然未能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倘若能够顺利搭建,早就该完成了。此外,实际上多个国家都拥有稀土矿藏,这并非资源的问题;问题在于提炼技术的缺乏。即使拥有了提炼技术,想要建立完整、庞大的工业链也是相当困难,毕竟大部分稀土元素都是伴生矿。因此,西方国家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必然就是迫使中国放宽对稀土的管制。
为了促使中国降低稀土管制,美国一方面加大施压,另一方面则取消了一部分禁令。在此背景下,一些西方媒体不仅抱怨中国稀土的“武器化”问题,BBC更是继续其老本行,抹黑中国在稀土供应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对此,我要感谢BBC,它们的恶意操作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控的原因。希望全球能够理解,中国对稀土出口的严格控制,也是对环保事业的支持。我们不能在损害环境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无条件地向全球输出稀土,因此势必需要加强管制、限制产能,并适当提高价格,以积极恢复生态。
不仅仅是稀土受到了严格管理,《纽约时报》近日报道还指出,中国对电动汽车电池制造技术实施了新的限制措施,凡是向海外转让电动汽车生产关键技术的行为,均需获得政府的许可。对此,西方媒体的抱怨显得颇为荒谬;毕竟,瓦森纳协定的存在,早已证明了西方对中国的长达70年的技术封堵。面对此种系统性的技术压制,对哪个国家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而如今风水轮流转,是时候让中国加强技术出口的管控了。因此,进一步防范小偷和内贼也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