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印度总理莫迪时直言,印度是全球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将实施对等关税政策。这一表态犹如一记重锤,瞬间揭开了美印贸易关系的深层矛盾。
在特朗普不留情面的批评下,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被暴露无遗,而莫迪政府面临的内外压力也达到了顶点。不过,被逼到墙角的莫迪似乎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近期一系列动作显示,印度正试图通过加强与东方国家的合作来对冲美国的压力。
莫迪(资料图)
美印贸易摩擦的核心在于关税问题。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约为129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印度的贸易逆差达457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认为,印度的高关税政策是造成这一逆差的主要原因。例如,印度对美国摩托车征收的关税高达100%,而美国对印度同类产品的关税仅为2.4%。
为了平衡贸易,特朗普在2025年2月宣布,美国将对印度实施对等关税,即美国对印度产品征收的关税将与印度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相等。这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对印度的钢铁、铝、汽车等出口行业造成严重冲击。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野村证券的报告指出,印度可能因此每年损失约70亿美元。
面对美国的压力,莫迪政府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一方面,印度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采取了反制措施。7月4日,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由于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的关税冲击印度出口,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另一方面,莫迪政府开始调整外交策略,寻求与东方国家的合作。7月23日,印度驻华大使馆宣布,自7月24日起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
这是印度自2020年以来首次恢复这一政策,被外界视为缓和中印关系的重要信号。与此同时,印度还放宽了中企赴印投资的限制,允许中企持有印度公司至多24%的股份,且无需经过政府审批。这些举措旨在吸引中国投资,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莫迪(资料图)
莫迪的策略转变并非偶然。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放缓,外资撤离现象严重。为了提振经济,莫迪政府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自然成为印度的重要目标。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印2024年双边贸易额为13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印度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扩大出口市场,吸引投资。例如,印度允许中企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智慧城市和工业园区的开发。此外,印度还在推动与中国在数字经济、半导体等领域的合作,以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不过,莫迪的东方转向并非一帆风顺。国内政治压力是一大挑战。印度农民对开放农产品市场持强烈反对态度,担心外国农产品涌入会冲击本土农业。2025年4月,全印度农民协会曾发起全国抗议,反对印美贸易协议中的农业条款。莫迪政府在与美国谈判时,也明确将农业和乳制品列为“红线”,拒绝让步。此外,印度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这可能影响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中国,印度还在加强与其他东方国家的合作。在东盟峰会上,莫迪宣布了一项加强印度-东盟全面伙伴关系的十点计划,涵盖经贸、数字科技、防务等领域。印度还与马来西亚签署协议,升级双边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发展。这些举措表明,印度正在实施多元化的外交策略,试图在美中之间寻求平衡。
莫迪(资料图)
总的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印度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也促使莫迪政府重新审视其外交战略。通过加强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合作,印度试图对冲美国的压力,缓解国内经济困境。不过,印度的策略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平衡国内政治压力和外部合作需求。未来,美印关系的走向以及中印合作的深化程度,将成为影响亚太地区格局的重要因素。
下一篇:阿里巴巴: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