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赴美、2024赴英上市相继停滞后,跨境快时尚电商Shein(希音)2025年6月底向港交所秘密递表以推动IPO进程提速。不过目前看这步棋可能走得过于急切:在刚刚过去的20多天内,法国不仅以虚假折扣和环保造假罚了4000万欧元,还计划以违法使用Cookie追踪用户为由再罚1.5亿欧元;加之欧盟可能开出15.2亿美元的算法诱导罚单;以及美欧加征关税与英国海关代理商索赔诉讼等负面冲击均在持续发酵。合规问题密集爆发,冲击着Shein商业模式,给其带来严峻的成本挑战。而Shein带病赴港冲击上市,究竟能不能绕开合规雷区,也值得反思。
01合规现状
报道显示,Shein的合规处罚并非偶发,从营销到供应链,几乎每个环节都埋着风险。其中营销端的"造假"最为扎眼。7月3日法国监管机构调查显示,57%的促销商品根本没降价,19%的商品折扣严重缩水,更绝的是11%的商品先涨后折。这种虚假折扣的玩法在直接换来4000万欧元罚单,创了欧盟同类罚款的纪录。
更麻烦的是算法诱导消费的指控。欧盟调查发现,Shein用"仅剩2件"的虚假库存提示、倒计时弹窗等手段逼用户冲动下单。虽然相关判罚尚未出炉,但按欧盟《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一旦坐实,罚款可达全球年营收4%,以2024年380亿美元营收算,就是15.2亿美元,这比Shein全年的净利润还高。
数据合规上,Shein也是反面教材。法国拟罚1.5亿欧元,理由是未经同意装广告Cookie,用户点"拒绝所有"后后台仍在追踪。要知道,欧美对数据保护走在全球前列,而Shein的算法推荐依赖海量用户数据,一处失守就可能引发全球连锁调查。在用户数据保护方面,Shein在美还遭到了集体诉讼,被指短信营销侵犯用户隐私。
关税问题仍在持续发酵,不容忽视。6月报道显示,英国海关代理商起诉称,2021-2024年Shein系统性虚报包裹信息逃增值税,索赔580万英镑。此前5月份,美国加征54%关税后,表现争议看似平息,实则成本压力全压到了利润上。当月欧盟也快速效仿,对跨境小包裹加征12%的增值税以及2欧元处理费。另外,法国、德国、意大利还计划给低价快时尚加征环保税。这些都让Shein每单利润都被侵蚀。
环保与劳工方面的合规问题,则是继承了快时尚行业的原罪。《连线》杂志直接称其为"全球快时尚最大污染者"。去年意大利还在查它"漂绿",所谓的环保宣传根本没数据支撑,今年又再次被法国监管部门坐实。劳工方面,供应链工厂的超时加班已成常态,工人日均工作时长普遍在14小时以上,这种高强度劳动模式在欧美劳工保护法规下,随时可能成为重大合规风险点。
出现上述这些合规问题并不难理解,Shein以往靠"小单快反"的速度换市场,合规或许并非最高优先级,加之交易量过于庞大,导致自身也难以全方位管控合规问题。同时,除了追求高速发展、体量大的原因之外,Shein上述合规问题频发,也与其所属行业特性、自身商业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02问题溯源
不可否认的是,Shein所在的快时尚行业,在合规方面带有原罪。在传统快时尚行业中,大多数品牌为压成本,供应链多在劳工、环保标准宽松的地区。在上市审核的聚光灯下,这一行业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引发问题。而Shein主打低价快时尚,依靠规模化小单快反,对原料采购、供应链人员调配的要求以成本与效率为先,爆单后加班已常态化,更易触碰合规红线。
而与传统快时尚行业不同的是,Shein还独有一系列AI驱动供应链系统,靠社交媒体数据预测趋势,进行小单试错,1-2周完成竞品好几个月的流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要求"社会影响类AI"接受严格审查,这也是合规的重灾区,Shein通过AI抓取流行元素、推荐商品、定价、库存等全在此列。在外界看来,AIGC过程并不透明性,看似效率提升了,但知识产权纠纷、歧视性定价、虚假折扣、算法诱导、隐私侵权等合规问题也被同步曝出。
从Shein所在的跨境行业上看,直邮海外曾是优势,现在是众矢之的。欧美用关税和合规筑墙,这背后是贸易保护抬头,更是本土企业对"中国供应链+互联网"降维打击的恐惧。Shein如何在抢占欧美市场的同时,确保中国供应链成本优势,并满足两边合规要求,难度越来越大。所以,行业特性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合规压力,Shein赖以生存的跨境商业模式正受到挑战。
03商业冲击
以往Shein凭借跨境快时尚的小单快反模式,借助宽松的贸易环境,享受了海外小额包裹免税的时代红利,而获得高速发展。如今,这种需求与生产供应的跨国匹配,正面临成本与效率的双重现实挑战。
从生产端来看,Shein在中国、土耳其、巴西都布局有供应链,但广州仍占70%以上产能。这种集中带来效率,也意味着风险集中,中美贸易摩擦、广州供应链出合规问题,整个模式就可能受影响。为避关税,Shein需要在全球化分散化布局产能。但分散的结果会导致成本攀升、整体运营效率下降。
从市场端来看,Shein用户遍布150多个国家,意味着要面对五花八门的法规,欧盟环保税、美国关税、英国增值税、东南亚本土化要求,每个市场都是"收费站"。快时尚用户对价格敏感,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就得流失客户,自己扛就是利润暴跌。这种"供应集中-消费分散"的矛盾,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下进一步被放大。以前是"美国不亮欧洲亮",现在可能"美国堵完欧洲堵",总有市场在制造麻烦。
在全球贸易壁垒高企的背景下,跨国商业模式的脆弱性在风险传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监管领域的"跟风效应"很明显,一家公司在某地被认定违规,其他地区会本能"重点关注"。负面新闻叠加更麻烦,消费者看到负面报道会抵制购买,投资者看到罚款会抛售股票,供应商看到风险会提价,形成恶性循环。
Shein的跨境快时尚的小单快反模式,像在钢丝上跳舞,左边成本控制,右边合规要求。以前监管环境宽松,合规问题并不凸显,现在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合规问题。为了满足合规需要,Shein势必要额外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成本,而这将对Shein的财务业绩以及估值产生不利影响。
04成本代价
一般而言,电商平台增长驱动的核心在于"双边效应",卖家多买家来,买家多卖家来。但合规压力下,这个正循环可能变负循环。从供应链商家利益看,跟着Shein赚钱,前提是扛得住合规成本。以前按时交货就行,现在要满足欧美的严苛标准,不仅得给工人买齐保险,而且每批货都需要做检测。中小供应商扛不住,要么退出,要么把成本转嫁给Shein。而Shein推动供应商出海,意味着更高投资、更长磨合周期。
从用户角度看,Shein主要吸引力在于"便宜+时髦",但合规成本兜兜转转,终会转嫁到价格上。美国54%的关税,欧盟的环保税、包裹处理费,最终都会体现在消费者账单上。更致命的是信任危机,法国罚营销造假,消费者会怀疑折扣以及宣传的真假。快时尚用户忠诚度本就低,价格优势消失、品牌形象受损,用户也容易流失。
在合规影响下,Shein双边效应正循环受阻,此时加速上市会对估值产生不利影响。即便港交所会容忍一定合规瑕疵,但上市后每笔罚款、每次调查都会反映在股价上。毕竟欧美市场的合规风险不解决,就算在香港上市也只是换了个股东退出渠道,没解决根本问题。2022年Shein估值一度达千亿美元,如今外界给的估值已最低降至300亿美元,未来仍持续承压。
Shein的上市之路绕了一大圈,本质是想把合规对上市进程的影响最小化,但合规隐患不会因上市就消失,反而更容易密集爆发。若为上市速度牺牲合规,后续将存在重大隐患。因为即便Shein香港上市成功,在欧美合规调查不停的情况下,股价波动也是大概率事件。
下一篇:金华市外贸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