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华英才网》)稳定币锚定文物价值、区块链技术助力文博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文博+科技+金融”跨界融合领域的一项创新性实践。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总裁、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部长陈江涛指出,该模式通过将文物价值进行数字化与金融化转化,结合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性,既能有效破解文物流通过程中的信任瓶颈,又能推动文博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光彩上合事业部控股集团(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运营主体)紧紧围绕“科技赋能文旅,让文物活起来”的核心方向开展实践,其核心目标就是借助数字化手段激活文物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构建覆盖IP开发、文创衍生、版权交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面对当前文物流通领域存在的“真不真、信不信、值不值、敢不敢”四大核心问题,需通过立法完善、权属界定、流通渠道规范等系统性措施加以解决。而稳定币的引入,正是为了突破传统文物交易中存在的价值评估与信任壁垒,实现文物资产的高效流转与价值释放。
陈江涛表示,可探索以文物价值为锚定基础的稳定币,通过融合多项创新要素进行机制设计:
1、混合锚定构建双重保障
参考市场上“实物储备+数字资产”的混合锚定机制,稳定币的价值可部分由黄金、国债等传统资产提供支撑,部分与文物资产的数字化权益相挂钩。例如,通过专业评估确定特定文物的市场价值后,将其纳入储备资产组合,再通过智能合约动态调整各类资产占比,以保障币值的稳定。
2、动态估值与链上确权双重结合
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确权,结合3D建模、AI鉴定等技术为文物生成唯一的数字身份(NFT)。文物的估值数据,如历史交易记录、学术研究报告等,将全部上链存储,形成可追溯的价值评估体系。用户可通过质押文物NFT生成稳定币,实现“一物一币”的精准锚定。
3、文化贡献强化价值双重联动
用户参与文物知识传播、学术研究、文创开发等文化贡献行为,可获得算力加成或稳定币奖励,以此强化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联动效应。
区块链技术为文物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信任基础设施,其核心应用场景主要包括:
1、文物溯源与防伪
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文物的出土记录、修复过程、展览经历等流转信息,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档案”。例如,湖南“山海”App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文物3D模型的安全存储与共享,用户可实时验证文物的真实性。
2、IP授权与交易平台搭建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文物IP授权交易平台,实现版权的智能分发与收益的自动分配。创作者上传文物衍生内容(如动漫、游戏素材)后,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版权授权流程并结算分成,有效解决传统授权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3、跨境文化资产流通促进
结合跨境支付技术,稳定币可作为文物数字化资产的交易媒介,降低跨境交易中的汇率风险与结算成本。例如,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中国区合作伙伴,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 “伊朗数字艺术博物馆”,计划将 3000 件馆藏艺术品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恒存续于链上空间,同时发行《玛丽莲・梦露》1.2 万份数字产品,实现跨国文化资产的高效流通。
1、助力文物保护与活化
稳定币的发行能够激励文博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文物数字化保护。例如,发行与文物修复项目挂钩的稳定币,既可以吸引公众投资,又能将修复过程上链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推动文化经济新生态构建
构建“文物数字化-稳定币流通-文创开发”的闭环生态,可推动文博产业从单一的展览模式向多元业态延伸。安阳动漫小镇项目便是计划通过将甲骨文、殷墟文化等转化为数字资产,打造可持续的商业圈。
3、提升国际文化话语权
稳定币的国际化发行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例如,锚定《易经》等文化符号的稳定币,可通过区块链的全球化网络,推动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获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同。
1、价值评估与监管合规问题
文物价值受市场波动、学术争议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需建立由文物专家、金融机构、法律学者组成的跨学科评估委员会,制定科学的估值标准。同时,需严格遵守中国《文物保护法》及国际反洗钱、反恐融资等监管要求,参考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牌照制度,确保运营的合规性。
2、技术安全与用户教育工作
区块链系统需防范51%攻击、智能合约漏洞等安全风险,可采用联盟链架构,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定期审查。此外,需通过科普活动提升公众对稳定币与文物数字化的认知,降低因技术复杂性导致的参与门槛。
3、平衡文化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文物数字化需平衡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可参考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模式,将部分高价值文物的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同时通过稳定币收益反哺文物保护工作。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未来值得关注的趋势包括:
监管框架不断完善:中国可能借鉴美国《GENIUS 法案》的监管逻辑,将稳定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发行许可+储备金托管+信息披露”的合规框架。
技术融合持续深化:AI大模型与区块链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文物价值评估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训练文物历史交易数据的大模型,预测文物的市场价值趋势,为稳定币锚定提供动态依据。
国际合作逐步拓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可探索建立跨境稳定币联盟,推动成员国之间文物数字化资产的互认与流通,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稳定币+区块链”模式可以说是文化、科技、金融融合领域的一次大胆探索。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解决文物流通的现实痛点,更在于重构文化资源的价值分配机制,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并融入现代经济体系。这一探索需要技术、法律、文化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也有望为全球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陈江涛,俄罗斯利佩茨克国立师范大学高级顾问、中国光彩事业国际投资集团总裁、中国光彩-上合经贸事业部部长,参与编写的著作有《解放众筹》、《自立自强:中国式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案例选编》等,2023年6月19日荣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