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基金优选科创综指:聚焦前沿科技,高成长性投资新引擎
报告共计:17页
科创综指:聚焦前沿科技的高成长投资新标的
近年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而科创板作为服务"硬科技"企业的核心平台,正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全面反映科创板整体表现的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凭借其对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度覆盖和亮眼的收益表现,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创板生态再升级
科创板自2019年设立以来,始终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2025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为科创板注入活力: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置科创成长层的意见;7月,上交所推出配套规则,为攻关核心技术的企业开辟了更具包容性的上市通道。这一"1+6"新政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纳入支持范围,大幅缩短了优质企业的上市周期,让投资者能更早布局高成长潜力标的。
与此同时,多项跨部门政策形成协同效应:从央行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到科技部等七部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工具持续向硬科技领域注入长期资本,推动科创板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硬科技产业高度聚集,技术突破驱动长期价值
科创综指的成分股结构鲜明地体现了"硬科技"属性。从行业分布看,电子行业占比高达42.33%,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成为绝对主力;医药生物行业占比17.06%,覆盖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前沿方向;再加上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前五大行业合计占比超86%,形成了对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领域的高度聚焦。
这种产业集中背后,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4年科创板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中位数达12.6%,领跑A股各板块。高强度研发催生了多项技术突破:集成电路领域的芯片设计能力不断提升,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加速落地,AI、机器人、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的产品迭代持续加快。随着这些技术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相关企业的业绩释放值得期待。
指数特征鲜明,成长潜力与市场活力兼具
科创综指的成分股构成展现出独特的结构特征。从市值来看,该指数以中小市值企业为主,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公司数量占比近七成,100亿-500亿元的企业构成"中坚力量",同时也涵盖了半导体、创新药领域的千亿市值龙头,形成了"小而精"与"龙头引领"并存的格局。
前十大权重股则精准覆盖了科创板的核心赛道,包括数字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软件服务、医疗器械等领域。其中,海光信息、寒武纪等数字芯片企业权重居前,中微公司、华润微代表半导体设备与制造环节,金山办公、联影医疗则在软件和医疗设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科创综指的科技"骨架"。
在市场表现上,科创综指近期的收益尤为亮眼。截至2025年7月16日,其2025年累计上涨11.09%,近一年累计收益率达44.28%,远超同期创业板指、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表现。从长期看,基日以来该指数展现出较强的业绩弹性,虽然波动率相对较高,但也反映出市场对其成长潜力的认可。
市场结构优势凸显,相关产品加速布局
科创综指的市场活跃度为其相关产品提供了良好基础。数据显示,该指数日均换手率达2.43%,在主要指数中排名第二,交易活跃、流动性良好,为ETF等产品的运作提供了便利。同时,其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仅21.53%,成分股分布均衡,既能反映科创板整体表现,又降低了少数个股对指数的主导作用,兼顾了成长性与分散性。
这种结构还带来了更优的收益特征:在Beta层面,指数覆盖的硬科技赛道具备高成长弹性,能及时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在Alpha层面,大量中小市值科创企业的存在,为主动增强策略提供了丰富的选股空间,有望挖掘超额收益。
近期,两只跟踪科创综指的增强指数型基金陆续发行,分别由泓德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管理。这些产品在紧密跟踪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量化模型优化组合配置,力求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提升收益表现,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提供了新选择。
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权重不断提升,聚焦硬科技领域的科创综指正展现出独特的投资价值。其背后的政策支持、产业潜力与市场活力,共同构成了这一指数的长期吸引力,也让市场对其未来表现充满期待。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17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