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似乎已是A股上市公司的“最优解”。
继新香港首富曾毓群、惠州首富刘金成先后放眼港股市场,茂名首富王明旺、王威兄弟麾下锂电老兵欣旺达也宣布投入这波赴港上市大潮。
7月30日,全球锂电池巨头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由高盛与中信证券联合保荐,计划成为继宁德时代之后又一家实现“A+H”双重上市的锂电池企业。
成立于1997年的欣旺达,早在2011年便登陆深交所,作为全球锂电科技领域的领军者,其业务贯穿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三大领域,尤其消费电子领域地位稳固——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欣旺达的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稳居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位列全球第二。在动力电池领域,欣旺达2023—2024年出货量增速位居全球十大厂商之首,储能系统业务则跻身全球前五。
公司客户覆盖全球前十手机厂商中的全部企业,以及理想、小鹏、雷诺等八家头部新能源车企。
从整体业绩来看,欣旺达表现亮眼,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21.6亿元、478.6亿元及560.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公司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12.0%。
公司毛利增速相对更快,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2.8亿元、61.2亿元及8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12.0%、12.8%及14.6%。公司2025年一季度的毛利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21.4%,对应的毛利率为15.4%。
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亦在整体保持提升,从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10.7亿元、10.8亿元及1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5%,对应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0%、2.2%及2.6%。2025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达到3.9亿元,同比增长21.3%,对应的归母净利率为3.1%。
在剔除不会引起现金变动的项目后,公司的经调整利润并不稳定,从2022年至2024年,为10.3亿元、5.3亿元及7.3亿元。2025年一季度的经调整净利润为8118万元,同比增长50.5%。
按产品类型划分,公司半数以上的收入来自消费类电池,于2024年约占当期总收入的54.3%。而动力类电池和储能系统于同期分别占总收入的27.0及3.4%。
按地理位置划分,公司约4成的收入来自海外,于2024年约占当期总收入的41.0%。
在营运资本方面,公司的现金储备较为充裕,截至2025年5月31日,现金及其等价物为85.8亿元。同时,公司的负债水平不高,截至同期,流动负债总额为435.0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为45.0亿元。
高管层面,刘杰先生担任欣旺达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其2024年薪酬为200.73万元。
其简历如下:
刘杰先生,1976年3月出生,杜兰大学金融管理硕士。正高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
1999年5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先后在北京益香福利肉食品厂、新东江塑胶有限公司、深圳毅星科技有限公司任职。
2008年6月至今在欣旺达先后担任财务经理、财务副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欣旺达财务中心总经理,现任欣旺达财务总监、副总经理。
2025年以来,A股多家电池企业先后奔赴港股。
作为A股动力电池龙头,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率先登陆港股市场。在外资的加持下,宁德时代享受到了相对A股约20%左右的溢价空间,而港股的前瞻性也一度带动了A股股价回升。
“A+H”的双平台操作,似乎已是A股上市公司的“最优解”。
据了解,在欣旺达宣布奔赴港股的前几天,亿纬锂能也正式递表港交所。与欣旺达的表述一致的是,亿纬锂能递表港股也是“为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另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包括芯海科技、华恒生物、滨化股份、山金国际、首创证券、利欧股份、中微半导、胜宏科技、协创数据、双林股份、星环科技、山推股份、鑫磊股份、星宸科技、可孚医疗、云天励飞、锐明技术、天赐材料、大洋电机、立讯精密、欣旺达和长春高新在内的2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详细情况见下图:
END
来源 | 财能无界综合整理
声明 |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非原创文章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