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特朗普与普京结束近三小时会谈后面对镜头宣布:对华石油关税加征计划暂缓。此刻,新德里的官员们正彻夜难眠——就在三天前,印度刚刚收到美国50%的关税罚单。
同一时间,两个大国,两种待遇。当中国获得90天的关税豁免延期时,印度对美出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却被推上关税断头台。这种戏剧性反差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计算的战略棋局。
8月11日深夜,白宫灯火通明。距离中美关税暂停措施到期仅剩几个小时,特朗普终于拿起笔,在行政令上签下名字。这份文件将对华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原定8月12日中午到期的关税战暂停协议获得续命,中美贸易战再度按下暂停键。
签字前几小时,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喊话,要求中国把对美国大豆采购量“提高至原来的四倍”。这种极限施压是他的典型谈判风格——在紧要关头制造压力,试图榨取更多利益。但中方没有接招。
中国早已找到新的大豆供应国。巴西大豆不仅质量更优,价格更低,运输还更稳定。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从巴西进口大豆同比增长23%,而美国大豆份额降至十年最低点。
签字后,美国对华关税维持在30%,中国对美关税保持在10%。一场可能让双方关税飙升至三位数的贸易核爆,在最后时刻得以避免。
8月15日,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戒备森严。普京专机降落时,美军战机编队掠过天空,特朗普站在红毯上等候。这个选址充满象征意义——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最近处仅隔80公里白令海峡。
会谈持续近三小时。特朗普会后宣称“非常富有成效”,普京则期待此次接触能“开启俄美恢复务实关系的进程”。虽然未达成乌克兰停火协议,但特朗普在镜头前显得相当满意。
记者追问对华关税政策时,特朗普给出关键回应:“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我认为我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指因中国采购俄油加征关税)”“可能需要过两三周或者多久再考虑”。这句话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
就在特朗普与普京握手言欢的同一天,印度外交部正紧急起草抗议声明。8月12日,美国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将对印关税从25%提升至50%4。这个决定直接打击了印度500亿美元的出口产业。
新德里的愤怒可想而知。印度外交部声明直指美国双重标准:美国自己就有15%的进口俄油经印度加工后流入美国市场。声明更尖锐质问——为什么土耳其同样进口俄油却能安然无恙?
社交媒体上,印度网民刷屏特朗普的账号。但现实很残酷:2024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992亿美元,在稀土、电子零件等关键领域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没有中国的电子元件,印度连手机都造不出来。
莫迪政府推行的“竹子外交”——试图在中美间左右逢源——这次彻底失灵。印度官员紧急赴美磋商,却空手而归。特朗普政府甚至开始拉拢巴基斯坦,在印度后院点火。
同样是购买俄罗斯石油,为何中印遭遇天壤之别?答案藏在三个关键事实中:
中国手握两张王牌。制造业方面,美国试图“脱钩”却发现自己根本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稀土资源更是掐住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2025年1-7月中国稀土出口数据显示,美国进口量同比反增12%,所谓“替代供应链”仍是纸上谈兵。
特朗普在延长对华关税暂停令时,特别提及“中国在解决非互惠贸易安排方面取得重大进展”4。这种积极表述与对印度的打压形成刺眼对比。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体量达6906亿美元(2022年数据),而印美贸易额不足中美的六分之一。
印度所谓优势产业如IT、制药,在大国博弈中分量太轻。莫迪以为能复制越南左右逢源的成功,但印度体量注定了它无法玩转小国外交——这就像成年人硬要穿小孩的衣服,怎么看都别扭。
关税延期背后,还有一场鲜为人知的芯片暗战。特朗普政府曾收紧对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芯片的限制,连“降级版”芯片都被纳入管制清单。但8月初政策突然转向——允许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条件是销售额15%上缴美国国库。
中国的反应出人意料。出于安全考虑,中国政府敦促本国企业避用这些芯片,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工作。英伟达在一份声明中无奈承认:“中国国产芯片供应充足,根本不会依赖美国芯片”。
这场芯片博弈揭示一个事实:中国科技自立步伐正在加快。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进口量同比下降18%,而国产芯片产能提升35%。特朗普的芯片管制政策反而刺激了中国自主创新。
遭遇美国重拳后,莫迪政府正急速转向中国。中断五年的中印直航即将恢复,印度民航部已要求航空公司准备重启北京、上海航线。印度外长和防长访华行程提速,莫迪本人计划8月底赴天津参加上合峰会。
经济寒冬迫使印度低头。2025年印度GDP增速跌至5.1%,年轻人失业率飙升至23%,外汇储备因高价能源采购消耗严重。在电子元件领域,中国占据印度进口的60%以上,仅2023-2024财年就向印度出口价值180亿美元的电子零部件。
莫迪悄悄放宽对华投资限制,允许中国手机企业与印企合资设厂。印度智库甚至建议放宽外资审查,推动半导体领域合作。这与莫迪此前强硬的“去中国化”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越来越像一把钝刀。对印度加税是惩罚其“两头吃”——既拿美国好处又买俄油;对中国暂缓加税则是战略重心转移——集中精力解决俄乌冲突。
这种政策反复让企业苦不堪言。一位浙江外贸商坦言:“三个月一变的关税政策,让我们不敢接长期订单。”市场分析显示,特朗普将关税与能源采购、地区冲突挂钩的做法,加剧了国际经贸秩序的不确定性。
更深层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效力正在衰退。2018年贸易战初期,中国对美出口曾暴跌13%,但2025年上半年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出口已恢复至战前水平。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和庞大市场容量,使美国单边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普京离开阿拉斯加十小时后,印度民航局紧急批准了孟买至上海的直航许可。莫迪将在天津峰会期间带来的合作方案,可能包括三个中印合作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8。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越来越不灵了。对中国暂缓加征关税不是恩赐,而是承认相互依存的现实;对印度重拳出击,则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实用主义本质。
国际博弈场从不同情弱者。当新德里官员看着中俄油轮继续在印度洋上畅通无阻,而自家货柜在洛杉矶港被课以重税时,他们终将明白:在国际关系的牌局中,实力永远比演技重要。
信息来源:特朗普暂时收回对俄威胁
2025-08-16 09:57·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