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从复苏到重塑》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深入分析了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对这份报告的详细解读:
一、行业现状
- 管理资产规模增长:2024年,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28万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2%,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强劲的市场表现,全球主要股指显著上扬。
- 营业收入增长:全球资管行业营业收入增长580亿美元,其中70%来自于市场表现,仅30%源于资金净流入。然而,收入增长的一半因低价产品占比提升及费率下行而被抵消。
- 投资者偏好转变:投资者继续从主动管理型基金转向被动管理型产品,尤其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2024年,主动管理型基金净流出1000亿美元,而被动型基金净流入1.6万亿美元。
二、重塑行业的三大力量
1. 产品及分销模式变革:
- ETF的兴起:投资者对ETF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主动型ETF领域。ETF不仅管理费低,还能帮助机构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长期关系。
- 私募基金零售化:资管机构面向零售投资者开发私募基金产品,满足其对高风险收益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但需要克服流动性及监管要求等障碍。
2. 行业整合浪潮:
- 五大策略:资管机构通过战略合作或并购重组提升规模、拓展业务,包括拓展产品范围、扩大全球业务布局、构建技术与数据能力、获取更多长期资本、拉近客户距离。
- 执行是关键:交易成功的核心在于落地执行,需要制定周密的策略,弥合文化基因、薪酬架构和价值创造逻辑等深层差异。
3. 精益管理降本需求:
- 成本结构重塑:许多公司采用三种战略模式重塑成本结构:重点投入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聚焦销售营销及运营、集中资源发展IT领域。
- 零基成本管理法:从零开始重新审视所有成本,通过外包非核心职能、利用生成式AI实现流程自动化,以及避免双重运营成本。
三、未来趋势
- 主动型ETF领域布局:主动型ETF市场处于早期阶段,管理资产规模仅占ETF总规模的7.0%,市场格局相对分散。资管机构需要做出艰难抉择,如是否将现有共同基金转型为ETF。
- 私募资产零售化:私募市场与零售客户的融合为资管机构提供了重大机遇。资管机构可考虑将私募资产配置于主动型ETF或模型投资组合,或创设公私混合的永续型或间隔型投资工具。
- 行业整合:资管机构通过并购和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和业务拓展,重点关注五大目标:拓展另类投资产品、扩大全球业务布局、构建技术与数据能力、获取更多长期资本、拉近客户距离。
- 精益管理:资管机构通过零基预算法优化成本结构,利用AI和自动化技术提升效率,避免双重运营成本。
四、关键数据和结论
- 管理资产规模:2024年全球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2%,达到128万亿美元。
- 营业收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580亿美元,其中70%来自市场表现。
- 投资者偏好:被动型基金持续吸金,主动型基金资金流出放缓。
- 成本结构:投资管理与交易执行成本占总成本的30%-40%,销售、营销和运营成本占39%,IT成本占22%。
- 行业整合:通过并购和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和业务拓展,重点关注五大目标。
- AI应用:资管机构利用AI技术提升效率,优化投资组合管理,增强客户互动。
五、总结
这份报告指出,尽管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在2024年实现了显著的资产规模增长,但行业仍面临利润率压力、投资者偏好转变和竞争加剧等挑战。资管机构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整合和成本优化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报告强调了主动型ETF和私募资产零售化等新兴领域的潜力,以及通过AI和自动化技术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性。
部分内容预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