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的事儿可真不少,美俄那边刚坐下来聊完,这边印度就有点坐不住了。你说巧不巧,就在这节骨眼上,咱们外长的专机已经准备出发前往印度,这趟行程可不简单,中印之间有一堆要紧事得好好聊聊。而印度心里打的小算盘里,获取中国稀土这事儿,估计是分量不轻。
要说这印度啊,最近的日子过得可不算舒坦。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放出话来,要对印度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一下就把印度给架在火上烤了。要知道,印度很多商品都依赖对美出口,这么高的关税一征,出口量锐减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有说法称可能会锐减80%左右。这对本就增长乏力的印度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内的企业更是愁眉不展,就像印度最大鞋业制造商法里达集团的老板抱怨的那样,25%的关税还能想办法周旋一下,可50%的关税,基本就没啥活路了。
偏偏在这时候,美俄还谈了一回。虽然不知道具体谈了些啥,但国际局势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美俄之间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处境。印度夹在中间,那滋味估计不太好受。一边是美国的关税大棒,另一边和俄罗斯走得近又被美国惦记着,真是左右为难。
就在印度焦头烂额的时候,似乎看到了点“曙光”。咱们中国外长要去访问印度了,这对于莫迪来说,说不定就是等来的“救星”。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印度的邻居,双方要是能好好合作,很多问题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
而印度心里,估计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了,获取中国稀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念头。稀土这东西可不一般,在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贝。印度在制造业转型的节骨眼上,肯定急需稀土来支撑产业升级。可自己的稀土产业实在拿不出手,虽然有储量,但开采加工能力跟不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中国在稀土领域那可是有话语权的,印度要是能从中国这边弄到稀土,那制造业转型的底气就能足不少。
不过,咱们外长这趟去,可不只是谈稀土这么简单。中印之间要聊的要紧事实在太多了。
首先,边界问题肯定是绕不开的。这次王毅外长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四次会晤。这可是三年多来王毅外长首次访问印度,而且是自2020年中印军队发生致命冲突以来第二次举行这样的会晤,意义不言而喻。之前双方已经有过不少沟通,2024年12月就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十三次会晤,这次到了印度,肯定要在边界问题上进一步深入交流。毕竟边界问题悬而未决,总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根刺,只有好好谈,才能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还有就是两国关系回暖的事儿。这阵子中印之间的互动可不少,今年6月、7月,王毅就在北京分别见了多瓦尔和苏杰生。印度方面也释放了不少积极信号,比如恢复发放中国公民旅游签证,还在为恢复中印直航做准备。要知道,中印直航停了大概5年,以前每周至少有十多个航班,对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业都有很大带动。这次要是能恢复,那绝对是两国关系回暖的重要标志。而且今年还是中印建交75周年,在这样的节点上,把关系再往前推一把,是双方都希望看到的。
再者,经贸合作也是重中之重。美国加征关税让印度吃了不少苦头,这时候和中国加强经贸合作,对印度来说是缓解经济压力的好办法。要是能签下几个大订单,国内的经济冲击就能小很多,还能在和美国谈判的时候多些筹码。咱们中国也愿意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合作,实现“龙象共舞”。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上也能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一些国际挑战。
不过话说回来,中印之间要谈拢这些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印度国内就有不少不和谐的声音,比如有人在制造业上跟中国较劲,说不想成为下一个中国,透着一股酸葡萄心理。而且莫迪政府还得应付国内的民粹主义势力,在对华合作上总有那么点心理障碍。加上印度对美国还抱有幻想,想左右逢源,这都给两国关系发展添了不少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会晤是个好机会。中印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美国到处挥舞关税大棒,中印更应该抱团取暖,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把关系搞好。
王毅外长的专机已经出发了,这趟印度之行承载着不少期待。希望双方能好好谈,把边界问题谈出进展,把合作项目谈出成果,让中印关系能更上一层楼。印度要是真能放下那些小九九,真诚和中国合作,那“救星”可就真的来了,获取稀土也好,发展经济也罢,都能有更多可能。要是还是三心二意,那错过的可就不止是眼前的机会了。
总之,这几天中印之间的谈话,肯定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咱们就等着看,这两个文明古国,能不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新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