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贸易纷争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关注特朗普的态度变化。最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延长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暂停期90天,从8月12日开始生效。这个决定的背后,特朗普亲自拍板,迅速得到了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并发布了联合声明,确认双方同意暂停额外的关税措施。这算是一种让步,毕竟特朗普之前一直在喊着要进一步加税,而这次却选择了松口。
那为什么特朗普突然改口呢?其实,这个决定背后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经济实在是撑不住了。制造业数据开始下滑,消费者物价一路上涨,企业库存积压严重。如果再继续硬扛下去,失业率恐怕会突破1.2%。中国方面也从这次让步中受益,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争取到了更多的技术合作机会。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4500亿美元,这次关税暂停期的延长,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至少不用担心贸易突然崩盘。 这种让步无疑对中美双方都有利。美国股市在8月12日开盘时上涨了1.5%,而中国的出口企业也迎来了喘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的经贸会谈中交换了不少文件,涉及的领域包括芯片和能源等关键问题。特朗普的顾问团队显然也做了详细的算计——在当前的全球形势下,打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不如暂时稳住局势。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刚刚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而北约盟友体系出现松动,因此与中国死磕显然不再是最佳选择。 通过这次的让步,中美两国摸清了彼此的底线,未来的竞争与合作模式可能会更加务实、现实。总的来看,中美在这场博弈中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则保持了出口的稳定,双方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情并不完全是平静的。在中美出现缓和迹象的同时,中国商务部却开始对美国的盟友展开了一系列反制措施。8月12日,中国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初步裁定倾销幅度高达75.8%。从8月14日起,进口商需要缴纳这个比例的保证金,这意味着加拿大的油菜籽将很难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中国曾是加拿大油菜籽的主要买家,2024年出口额预计达到50亿美元。此举直接打击了加拿大农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那里的选民大多支持保守党。加拿大此前曾追随美国对中国的钢铁产品进行限制,而如今中国则用自己的优势领域回击,给加拿大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中西部的农场主们很可能会将这种压力转向渥太华,迫使政府重新考虑对华政策。 同一天,中国还对加拿大和日本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8月14日起要求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卤化丁基橡胶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药领域,而日本的这一出口占其经济总量的一部分,因此,这一决定将迫使日本调整供应链。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经常支持美国,现在中国通过贸易工具回应,给日本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东京方面的经济产业省官员可能已经开始头疼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紧接着,8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的两家金融机构采取反制措施,并当天生效。这是因为欧盟在8月9日以俄罗斯问题对中国两家金融机构实施制裁。中国援引《反外国制裁法》进行反击,禁止国内组织和个人与这两家欧盟机构进行交易。这一举措显然是“以牙还牙”,直接切断了资金流动路径。欧盟的银行高管不得不开始协调客户转移业务,以减少损失。此次反制行动,虽然集中在金融领域,但给欧盟带来的法律压力和经济影响不容小觑。 那么,为什么在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同时,中国却对这些盟友展开反制?其实,这其中有其深层的逻辑。美国在贸易上作出了让步,但此前这些所谓的盟友在美国的背后总是借着特朗普的“虎威”来对中国进行打压。现在,中国用实际行动给他们“回敬”了一个教训。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工具箱越来越多样化,已经不仅仅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施压,同时也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精准打击。这使得欧盟、加拿大和日本这些所谓的铁杆盟友开始意识到,选边站队的成本开始显现出来。 再深入分析,这场贸易战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刚开始时便大幅加税,从2月1日开始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并逐渐扩展到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关税基准从10%起步,对逆差较大的国家提高至20%甚至更高。日本和韩国的关税分别达到24%和25%,而欧盟的关税则高达30%。这些国家开始反击,加拿大对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欧盟准备采取镜像清单,中国也开始加大反制力度,包括提高关税和限制稀土出口等。 不过,随着中美之间的谈判逐步展开,双方在5月12日达成了临时降关税协议,特朗普将145%的关税降至30%,中国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使得两国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对于其他盟友来说,他们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欧盟的困境最为突出,原本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同时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让他们陷入两难境地。而加拿大和日本的情况也类似,尽管在某些领域与美国达成了协议,但加征的高关税仍对其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随着贸易战的深入,全球供应链开始受到严重影响,投资者对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愈发加剧,各国纷纷寻求多元化合作。欧盟与印尼开展贸易谈判,加拿大则将目光转向其他市场,而日本则积极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让全球贸易体系陷入动荡,许多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这一新常态下找到自己的立场。 展望未来,欧盟可能会重新启动与美国的对话,加拿大农场主则可能推动政策调整,而日本企业则加速寻找新的市场。中美在90天的磋商期内,依然会进行一系列谈判,而全球贸易体系也将经历一番重塑。中国通过维护自身权益的行动改变了西方的预期,国际格局也愈加趋于平衡。虽然特朗普的让步为中美带来了短期的利益,但他的盟友们却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总而言之,这场全球性的贸易博弈并没有简单的赢家和输家。中美通过一系列的让步和调整,稳定了大局,但欧盟、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却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贸易战的本质依然是各国利益的博弈,最终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