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每一个举动,仿佛都能成为经济风向标。最近,李超人一系列的操作再度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广泛关注。
1. 和记黄埔大规模“甩卖”内地楼盘
近日,李嘉诚旗下的大湾区多个房地产项目推出了一批令人震惊的特惠房源,价格低得让人咋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单纯的象征性促销,而是一次性放出了400套房源。价格之低,推盘力度之大,远超常规楼盘的销售方式,几乎像是一场急于清仓的甩卖。
和记黄埔在惠州、中山、东莞和广州等地的楼盘,向香港客户推出了这批特惠房源。四个项目合计放出了超过400套房,折扣幅度惊人,动辄三成、五成,甚至某些项目直接降至六折。这种操作在李嘉诚的以往做法中极为罕见。例如,东莞的海逸豪庭项目,面积不到60平方米,折后售价仅为四十万元左右,这在香港恐怕连一间厕所的价格都不够。从这些现象来看,李嘉诚似乎正在进行一次无视成本的清仓式大甩卖。
虽然当前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但李嘉诚几乎“半卖半送”的低价出售方式,还是吸引了大量购房者。近几天,这四个楼盘的售楼处人气异常旺盛,几乎每个周末,家庭成员都会全员出动前来参观,甚至有不少年长者推着轮椅来看户型。而且,每天都有超过200组客户通过中介接待。
过去两年里,无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李嘉诚通过超低折扣甩卖旗下楼盘,屡屡登上热搜。从七折、五折,到如今的三折,这种做法已经超出了传统开发商追求利润的常规操作,更多的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回顾不久前的五月,北京的御翠园项目便被李嘉诚以大幅折扣甩卖,从每平方米15万港币直降至7万港币。连续几次如此激烈的打折甩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操作,而可能是某种更深层次的战略调整。究竟是什么让李嘉诚如此急于处置资产呢?
2. 李嘉诚香港自宅挂牌出售
尽管此前的楼盘大甩卖仍可视作商业行为,但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人对李嘉诚的意图产生了更多的猜测。近期,李嘉诚位于香港深水湾道79号的个人老宅被公开挂牌出售,售价高达5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45.71亿元。这座深水湾的豪宅,不仅是一处奢华住所,它也是李嘉诚与妻子庄月明共同度过人生重要时刻的见证地。
李嘉诚早在1963年便为赢得表妹庄月明的芳心,斥资63万港币购买了这栋三层花园洋房。他曾明确表示,这座房子是永远不会出售的。然而,现在这一信息传出,不仅未被李家辟谣,反而与最近一系列不寻常的资产处置行动结合来看,似乎暗示着李嘉诚已经到了与香港及内地彻底割席的阶段。
3. 巴拿马运河港口出售引发争议
过去几十年,李嘉诚几乎每次都能精准捕捉市场的脉搏,成功逃顶抄底。然而,李嘉诚将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多个全球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最终引起了广泛争议。在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激烈背景下,李嘉诚的这笔交易被许多人解读为对中国利益的背叛,甚至有人指责他与“美帝”合作、出卖国家利益。
更令人不安的是,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不久前被香港特首顾问团除名,成为唯一一位被踢出的商界代表。这一事件不仅让李家失去了在香港事务中的话语权,也让人们对李嘉诚的未来布局产生了更多猜测。看起来,李嘉诚可能正在为彻底“撤退”做准备。
4. 巴菲特的名言“永远不要做空你的祖国”再次被提起
李嘉诚的做法一直遵循“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原则,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风吹草动,他便迅速变现撤离。而与其说这是精明的商业手段,不如说背后透露出一个商人逐渐失去对祖国的情感纽带的深刻隐忧。
巴菲特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做空你的祖国”,这一言论的现实意义如今变得尤为深刻。随着俄乌战争爆发,许多俄罗斯富豪在欧美的资产被冻结、没收。与此同时,美国多个州陆续出台法律,禁止中国人购买土地和房产。过去向往美国的中国富人,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和潜在的资产冻结风险。
对于李嘉诚而言,尽管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资产,但中国依然是他财富飞跃的根本平台。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腾飞,到改革开放后内地市场的崛起,李嘉诚的成功故事几乎是与中国经济的腾飞紧密相连的。
5. 李嘉诚的“造富神话”是否迎来了终结?
当李嘉诚将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财团,且坚决拒绝中国央企的收购意向时,他似乎已经站到了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他的商业行为不仅引发了舆论的反感,也让外界开始猜测,李嘉诚是否正在为“彻底撤退”做准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李嘉诚以其精明的眼光和卓越的商业嗅觉,在房地产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近期的一系列变动,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或许,这位曾经引领华人商界的传奇人物,正在迎来他“造富神话”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