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创想三维”)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作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领域的领军企业,创想三维此次IPO备受瞩目,不仅标志着这家深耕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迈向资本市场,也折射出整个3D打印行业在技术突破与应用普及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
而在营收持续增长的背后,创想三维也面临着净利润增速放缓、对特定在线渠道的依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考验。这些挑战,对这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巩固市场地位的同时,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并构建更加稳固的商业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2月底,创想三维曾谋求A股上市。但在今年8月,创想三维终止了A股IPO辅导,选择转向港交所。谋求赴港上市,创想三维仍需回答如何平衡增长与盈利,并构建更稳固的商业生态,这成为其上市后亟待解答的关键命题。南都湾财社记者也就上市进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向创想三维发函采访,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一
从深圳走出的全球3D打印“独角兽”
创想三维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率先进入3D打印行业的研发制造商,属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短短十余年间,公司从深圳的一家新兴硬件创业公司,成长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的龙头。在2025年7月被认定为新晋独角兽,估值达10亿美元。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0年至2024年消费级3D打印机累计出货量计,创想三维以27.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创想三维产品线覆盖3D打印机、3D扫描仪、激光雕刻机、配件、耗材等,并搭建起“创想云”一体化3D打印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3D打印生态圈。公司旗下已拥有Creality、Ender两大国际品牌,并孵化了HALOT、Sermoon等创新品牌,产品应用涵盖个人、家庭、教育、制造等领域。
从财务表现来看,创想三维在2022年至2024年间营收从13.46亿元增至22.8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扩张能力。但净利润表现相对承压,2022年录得1.04亿元,2023年增至1.29亿元,2024年则回落至8866万元。这一走势反映出企业在持续扩张和大力投入研发、市场的过程中,盈利能力正面临考验。
在创想三维身后,也站着一众明星投资机构,其2021年完成的A轮融资,投资方就包括腾讯创投、深创投、前海母基金、中航南山股权投资等深圳本土创投机构。
而创想三维的成功也离不开深圳的创新土壤。深圳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地,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生态、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和灵活的制造体系,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快速试错和高效迭代的环境。从电子电气系统到运动控制算法,创想三维得以在深圳完整的产业链支持下快速推进研发和量产。可以说,深圳的创新基因和国际化环境,正是创想三维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撑。
二
行业竞争激烈,从硬件比拼升级为生态之战
全球3D打印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硬件性能和数字制造技术的进步,3D打印已从工业应用逐步拓展到消费级市场,涵盖个人创客、教育培训甚至家庭娱乐等领域。未来行业的竞争焦点,正在从硬件性能的单一比拼,转向生态系统的全面较量。
领先企业在打印速度、精度、材料兼容性、软件集成度等方面持续突破。例如,多材料兼容、智能切片算法、高速打印等创新正不断降低使用门槛,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与此同时,用户需求也逐渐向个性化、定制化和社区化倾斜——不仅需要硬件,更期待一个能提供模型库、教程、交流和交易的平台。
创想三维在这方面已有布局。其“创想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社群和服务,增强用户黏性;“Nexbie”电商平台则尝试打通从创意到交易的商业闭环。虽然目前“Nexbie”仍处于培育期,2024年相关收入占比仅0.2%,但这体现了公司在生态化上的前瞻战略。
研发能力是创想三维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截至目前拥有565名研发人员和840项专利,覆盖机械设计、电子系统、运动控制、切片软件等核心环节。本次IPO融资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在技术上的领先。同时,公司计划利用募资拓展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推广,进一步夯实其全球龙头地位。
随着市场需求升级和竞争加剧,只有能在硬件、软件和内容服务层面同时发力的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难以替代的生态护城河。对创想三维而言,这不仅是机会,更是挑战。
三
赴港上市,仍面临盈利承压、渠道依赖等困境
尽管坐拥行业龙头地位,创想三维的财务表现仍暴露出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挑战是盈利能力承压。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至8866万元,背后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研发与营销投入增加,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在保持增长和追求利润之间,创想三维尚需找到新的平衡点。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渠道依赖。2024年,公司线上销售占比升至47.9%,其中亚马逊、天猫等第三方平台贡献了超过八成的线上收入。虽然这些平台带来了庞大的流量和销售额,但过度依赖也意味着风险:一旦平台政策调整、费用上涨或用户迁移,创想三维的业务可能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公司自建的“Nexbie”尚处早期,生态闭环的商业化效应仍待检验。
此外,客户留存和新用户获取同样是难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36.9%降至15.4%,显示客户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也反映出客户黏性仍需加强。如果未来无法持续吸引并留存用户,企业的长期稳定性可能受到挑战。
行业竞争同样不容小觑。以拓竹科技、闪铸科技、智能派为代表的竞争者,纷纷通过价格战的形式“以利润换市场”。其中,拓竹科技凭借FDM 3D打印机已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消费级产品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一;安克创新也推出了eufyMake E1,作为全球首款可在多种材质上实现全彩3D纹理的消费级UV打印机,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想三维虽然在2020至2024年间的累计出货量仍居全球第一,但单年数据已显示其在2024年退居次席。这一变化意味着其增速已落后于部分竞争对手,中国消费级3D打印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价格血拼”。
3D打印技术迭代快速,新技术的出现可能使现有产品过时;同时,海外头部企业与本土竞争者均在加码生态布局。如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实现差异化,仍是创想三维必须回答的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