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车圈富二代”,扛不住了
创始人
2025-08-20 18:12:05
0

又一高端车企,濒临死亡!

近来,极星汽车要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又一次在行业内炸响。极星汽车,是哪家车企?

毫不夸张地讲,极星出生就在“罗马”,背靠着吉利和沃尔沃两大金主,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故事,曾坐拥280亿美元市值,想不挣钱都难。

出道即王炸的极星汽车,入华之初相当高调,不仅对标特斯拉,还喊话“在极星,天空才是极限”。

只是,把天空当作极限的极星汽车,如今在中国市场安稳落地的可能性似乎已经非常渺茫。

月销量滑落至个位数,直营线下门店也仅剩一家,组织解体、市场声量几近归零,这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车圈富二代”,正经历着最惨烈的溃败。

01

下一家淘汰的新能源车企会是谁?不知不觉间居然成就了舆论场以及市场上一种极其诡异的期待氛围。

8月初,各大车企在台上比拼月销量“肌肉”的时候,有一家新势力车企却“躺在台边,几近淘汰”。

据统计,极星汽车(Polestar2025年上半年累计在华零售销量不足70辆,3月销量仅1辆,4-5月没有数据(可能颗粒无收),6月份勉强爬升至6辆,令人咋舌。

半年销量不过百,这在国内几乎是不敢想象的,哪怕是爆雷的恒大恒驰汽车销量也是其20倍。

这不是黑色幽默,而是冰冷的现实。

更可怕的是,目前极星汽车中国业务的在线购车系统/商城已关闭,全国仅剩上海前滩一家直营店勉强维持运营。

要知道,这家背靠吉利和沃尔沃的“富二代车企”,可是一度高喊要对标特斯拉,坐拥280亿美元(约2009亿元)市值的“高端玩家”。

现如今,北欧豪华电车,越来越玩不动了。

近日,极星汽车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是一波接着又一波。

当然,极星汽车也不愿意放弃这片新能源车沃土、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官方回应称还会继续在国内销售,但就是模式会稍稍转型,年底前能看到成果。

但在很多人眼里,退不退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年底前可能会看到极星汽车的结果。

“谣言是远远领先的预言”这句话放在极星汽车身上仿佛也比较合适。

02

“源自瑞典,享誉全球。”

2017年,极星带着一身主角光环诞生:沃尔沃主导研发设计、吉利负责生产制造、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架构上对标特斯拉,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新故事。

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差钱的项目,沃尔沃一口气砸下超10亿美元搞研发,吉利也拿出了供应链和产能底牌。

重金投入之下,效果显著。

刚成立的那一年极星就扔出了王炸,推出首款车型极星1,定位豪华混动GT轿跑,对标特斯拉Model S,售价——145万!

是的,你没有看错,百万级豪车不仅有着匹配的身价,还刻意打造了高攀不起的地位,全球限量一千五百台,高喊着“天空才是极限”的口号。

结果呢,被中国的车友玩家教育了,2020年在中国只卖出了24台,最终沦落为"展厅花瓶"

极星也算是听劝,后面推出的极星2,号称要对标Model 3,抢滩30万级赛道。

可惜,交付有些迟,不仅错过了中国电动车市场爆发的黄金窗口期,还碰到质量问题被召回,最终销量还不及Model 3的零头。

“水土不服”的极星汽车后面仿佛“魔怔”了,极星3又跳回70万级,然后极星4 又降回到30万级,消费者也懵了,你到底卖的是啥?

值得一提的是,极星4 虽然有价格“诚意”,但智能化配置落后,激光雷达等关键硬件缺失,难以打动国内科技敏感型消费者。

纵观极星这些年的发展,除了产品本身,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是内部管理混乱,品牌定位十分模糊,也难怪价格波动那么大。

03

如果说高合的退场还让人唏嘘,那极星的濒危,则更多是一种可预见的命运。

按理说,极星汽车真的是一手的好牌,两大金主吉利、沃尔沃撑腰,讲的是北欧高端电动豪车的股市项目,上市首日,市值高达280亿美元。结果两年不到,股价跌去90%,经营也陷入困境。

面对举步维艰的生存状况,极星频换高管求变。

八年时间内,极星汽车中国区掌舵人累计换了七任,平均每位高管干不到一年半就离开。每个CEO都有新想法,前脚说要做直营,后脚就要改经销商。刚说到本土化,转眼就把生产线搬韩国去了。

更离谱的是决策效率,事事都需要国外总部开完会确认,来回最长时间损耗竟然长达三个月,这速度国产新势力至少都发布完一辆新车了。

也难怪,极星产品定位在百万级超豪华和大众市场间横跳,用户画像高度模糊,能卖的好才怪。

更致命的是,极星中国区员工从2024 年初的320 人锐减至86 人,上海总部退租3 层办公楼,种种迹象表明其中国业务已进入"关停倒计时"

截至2024年底,极星汽车负债73.8亿,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早已资不抵债。

雪上加霜的是,沃尔沃已表明后续将不再提供资金支持,而面对市场竞争强调资源整合的吉利,是否还愿意大手笔输血救援还是未知数。

当前的中国电动车市已成修罗场:20万价位段有小米SU7贴身肉搏,30万以上蔚来极氪虎视眈眈,留给极星的时间与空间早已所剩无几。

极星的故事虽然还未结束,但大多数人已经在心里为它落笔写上四个字——“命不久矣

04

是谁,“杀死”了这家车圈最大富二代?

这背后,既有自作的困兽,更有时代的风雨。

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电池架构等方面的飞跃式进化,极星的技术表现显得陈旧又迟缓。

尤其是智能化,极星即便和魅族合作推出座舱系统,也未见声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外车企都想全面电动化,可最终不得向现实妥协,像BBA放弃自研后抱上华为大腿的那一刻,才终于明白了软件生态是灵魂一样的存在。

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也纷纷选择华为的乾昆ADS 智驾系统。对于这些新势力来说,这不仅是生存的关键,更是发展的契机。华为的技术,正在成为他们应对市场竞争的利器。

想要自救,极星必须放下"北欧贵族" 身段,全面拥抱中国市场需求。

参考极氪的成功经验,可将研发重心转移至杭州、上海等创新高地,联合魅族等本土科技企业开发深度定制的智能座舱系统,补上智能化短板。

当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白热化,外资品牌即便在产品定义、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做到极致的企业,也难以确保稳操胜券。

因为现在国产自主品牌在30万以上的市场份额, 已经从2020年的不足5%飙升到34%了。

10万级以下,国产无敌;20万以下,国产“11”30万以上市场,正是如今国产新能源车争相抢占的高地,小米、蔚来、问界、方程豹、仰望......在各自领域都有了一席之地,也都在各自产品力上有着自己的杀手锏

只能说,现在国产车才懂中国市场,更懂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

我们要的不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而是同等性能价位条件下的附加享受,说白了,更舒适更具性价比才是当下消费者的本质追求!

在比亚迪、小米、鸿蒙智行等本土品牌重新定义豪华标准时,极星能否抓住最后窗口期完成蜕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常永春被查,... 北京城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永春。来源:北京城建集团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白帆 近日,北京城建集...
原创 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国际投行高盛...
大湾区酒价第15期|习酒窖藏1... 习酒窖藏1988多渠道价格跌至500以下,千元名酒价格小幅回升 今年“双11”,白酒价格波折不断。...
原创 玻... 作者:拉上窗帘 有朋友发来抖音视频,内容是福建曹德旺老板和他的私人飞机。 朋友问作者这是什么飞机? ...
2024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出炉:... 今年7月份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情况,上半年GDP总量达到了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
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面... 据媒体报道,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三只羊集团方面回应称,公司即将搬迁,新地...
TK公会入驻最新行情分析,现在...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TikTok娱乐直播公会的入驻程序引起了众多内容创作者的热议。对于希望在这个...
陕西农信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经营发展情况,深刻剖析问题,科学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8月1日,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2024上半年小红书营销:深耕... 近几年,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UGC分享社区氛围、人群反漏...
「大算投」超越比特币?比肩以太... 在区块链技术浪潮的澎湃推动下,市场迎来了众多颠覆性创新项目,其中,Aleo以其独到的视野与尖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