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字节的员工陆陆续续收到半年绩效约谈通知,得知结果后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据传出的爆料:今年字节的绩效较往年有一些变革,首先是减少E的人数,提高M绩效的人数。其次,M-绩效人数也有一定的增加,并且会出现少数比例的I绩效。最后,从以上可知,要想拿到好的绩效更难了。除此之外,绩效跟升职加薪之间的联系也有变动,不需要连续两次M+或一次E才能提名升职加薪,扩大高绩效涨薪比例,M+涨薪比例超过10%,原本M一般情况不涨薪,现在也可以涨薪啦。
具体人数比例来看,改革前:M+/E以往的比例是45%左右。改革后:M+/E的比例大致在20-25%,M大概60%,M-在10%,I在5%左右。
这次改革最大的变化增加的M的比例,也就是说M现在成为一个很正常的绩效区间,不像之前如果长期连续拿M代表没潜力,导致员工没有安全感。并且这次M-也大大降低了之前那种给人很大的负面反馈,之前对于M-的解释是“略微不符合预期,需要进行改进”,具体操作的时候先让你活水(成功比例很低),如果活水失败则会面临协商N+1或者被PIP(绩效改进)打压几个月后,N+1劝退。现在对于M-,第一次几乎没影响,即便连续两次也未必就立马劝退,说明情况后有一定几率留下观察。重点说明,这次的I就是之前的M-了,劝退级别。I在改革之前leader一般不会打,除非有意侮辱你,毕竟M-就可以让你打包走人了。
写到这里,非字节的朋友会产生疑惑,这些字母E、M、I代表什么含义?简单解释就是字节内部的绩效考核一共有八个等级,从低到高为 F、I、M-、M、M+、E、E+、O,不同的绩效等级决定着年终奖和以后的升职加薪。E+、O这两个绩效等级要求对集团业务有着重大贡献,为此,不少字节员工调侃:“想拿O,得像kelly(张楠,抖音前CEO)一样再造一个抖音出来。”
大厂通过绩效考核,挂钩晋升机制和资源分配,硬生生将职场打造为一场“生存游戏”。下面是一位大厂员工记录自己和+1之间聊绩效时的谈话。
结果:M,绩效结果不及预期。自己想争取下给出的理由:攻坚期间经常加班到半夜;领导安排的工作认真按时完成;自己负责的板块上线后收益可观。本想着领导要说点啥,直接来了一句:“你这些工作只是在执行层打转,没有创新思维。”给出的扎心反馈:“汇报不要一直强调完成率,要附带上对行业的洞察和竞品打法。”
让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改变:
1、跳出原有的技术思维多参与业务之间的讨论。
2、要在工作中有竞品分析思维。
3、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临结束了,老板也不忘“补刀”:“其实很看好你,经过这次沟通,期望你能做出改变,下次绩效应该不会差......。”经典的职场PUA,先给你一棍子,再往嘴里塞个“糖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