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全国GDP50强城市排名悄然生变。上海、北京、深圳稳居前三甲,经济总量均突破1.8万亿元,展现出超强发展韧性。
榜单中,万亿元GDP城市阵容扩大,头部城市竞争日趋白热化。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八成城市实现正增长,但增速分化明显,金华以17.29%的名义增长率领跑,而榆林则出现0.55%的负增长。
区域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度调整,这场城市竞赛的背后是各地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与政策效能的综合比拼。
2025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50强榜单呈现多层次竞争态势。上海以2.6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北京紧随其后达到2.5万亿元,深圳稳居第三位。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依然主导着中国经济格局,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表现抢眼,重庆、成都两地增速均超过8%,显示出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强势崛起。
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已达到12个,相比去年同期新增1个。头部城市经济规模扩张速度加快,第10名南京市GDP已接近万亿元大关。
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宁波、青岛等沿海城市排名提升,而部分传统工业城市面临增长压力。从增长质量看,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的城市普遍表现出更强的增长韧性。
广州晋级:千年商都的产业革新
广州上半年GDP突破1.5万亿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得益于其深刻的产业变革。第五大增长极的核心区位优势让广州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经济数据背后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广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电子产品制造业持续高端化,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这些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进出口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7%,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保持全国第一。新型消费蓬勃发展,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高。
广州在保持商贸传统优势的同时,加速向科技创新要动能。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宁波逆袭:港口经济的质变飞跃
宁波以8860.97亿元的经济总量超越天津,排名升至第11位。7.96%的名义增长率彰显了这座港口城市的爆发力,其逆袭背后是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全球第一,但如今港口经济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货物周转。宁波成功打造了“港口 航运 贸易 金融”一体化发展生态,港口增值服务占比提升至35%。
宁波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83家,居全国城市前列。绿色石化、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核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率达25.7%。北仑港区智能化改造后,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20%,展示出传统基础设施与新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
大连速度:东北振兴的新引擎
大连上半年GDP达到4647亿元,9.01%的增速在北方城市中名列前茅。这一增长速度背后是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发酵和城市发展路径的优化调整。
大连充分发挥沿海开放优势,船舶制造、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竞争力不断增强。英特尔半导体项目二期投产,带动相关产业链集聚,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港集装箱航线达106条,海铁联运量增长18%。海陆联运网络不断完善,使大连成为连接东亚与欧洲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
大连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0家。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3.5个百分点。
下一步城市竞争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广州、宁波、大连等城市的产业升级路径表明,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未来半年,各大城市已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新一轮城市竞赛的大幕正在拉开。
区域经济格局远未固定,城市排位赛的下一个赛点已经临近。
上一篇:多家银行提高购金门槛并提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