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参考消息网的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发布声明,宣布将对包括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在内的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的大幅加征关税措施推迟至少两周。美方同时公布了对华加征301关税的四年期复审结果,决定在现有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关税。这些措施涉及的总金额达到18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4年至2026年间陆续生效。
美国方面表示,需对公众意见进行审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据悉,反对意见的数量超出了预期,业内的反对声音尤为强烈。在短短一到两个月内,美国政府相关部门收到了超过1,000份反馈意见,这一数字远超他们的预期。这些反馈主要来自一些资深机构和重要厂商,普遍认为不应再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因此,美国相关部门决定重新审视此事,推迟两到三周后再决定是否对中国相关商品加征关税。自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便开始实施关税政策。
拜登政府决定加征关税的举措此前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方批评,认为这一行为可能会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IMF指出,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减少约7%。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关于提高关税,特别是涉及港口起重机的部分,美国相关行业团体表示了强烈反对。对此,中国商务部曾回应称,美方出于国内政治考虑,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世界贸易组织早已裁定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除了推迟新关税政策,拜登政府原本计划在下月推出一项新规,进一步限制美国及其盟友对华出口半导体技术和设备。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了美国盟友的强烈反应。日本、荷兰、韩国等主要芯片生产国纷纷表示反对,要求美国放宽限制以保障自身利益。面对盟友的强烈反对,拜登政府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决定将日本、荷兰、韩国以及其他30多个国家列入豁免名单,允许它们继续向中国出口较低端的芯片制造设备。
在这场复杂的国际贸易博弈中,美国的策略引人深思。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破坏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希望欧盟能与其联手对抗中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影响欧盟的政策。这种做法不仅扰乱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美国的这一策略似乎让欧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美国先是大张旗鼓地制造制裁声势,随后又突然宣布推迟政策实施,而此时欧盟已经在前线采取了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此前在万象应约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方称此次会晤“开放且富有成效”。正如一些媒体所言,布林肯此次亚洲六国之行被视为他的“毕业之旅”。王毅与布林肯的会晤议题广泛,讨论了关键的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包括乌克兰问题、人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美国滥用制裁和“长臂管辖”、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的落实情况、台海问题以及南海问题。会谈持续了1小时20分钟。
王毅外长在面对面交流中对美方进行了直接指责,其论述内容具有充分的道理,布林肯对此无法给予有效反驳。王毅强调,中国始终坚持对美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与此同时,中美关系面临的风险却在持续增加,目前正处于止跌企稳的关键时期。他呼吁双方应共同努力,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