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近日报道,公布首次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8%,好于市场普遍预期。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2.8%,高于第一季度1.4%的增长率。具体来看,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3%,高于第一季度1.5%的增长率;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高于第一季度4.4%的增长率;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4%,该数据在第一季度大幅增长16%。
斯巴达资本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彼得卡迪罗 在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增长率高于我们的预期。好消息是,随着第二季度通胀下降,消费者支出增加,经济也随之扩张。”美联储即将于下周召开议息会议,目前正值会议前的缄默期。美国6月通胀与就业数据整体低于预期,PMI回落至荣枯线以下,房地产新屋销售跌至衰退预警值,这引发了对经济放缓过快的担忧,不过上周的零售和工业产值数据部分缓解了这一担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抗击通胀取得了适度进展。
结合美国24年前两季度的经济表现来看,美国的经济未来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按照正常的逻辑,经济形势好,美联储就得加息了吧。但是,从目前各方透露出的消息来看,近期很有可能迎来一波降息。事出反常必有妖,当日美股就给了投资者们一点小小的震撼!一天的时间内,美股经历了多空双方互爆两轮,而且振幅极大。这样的极限拉扯,差点给两边都爆了头。然而,如此巨大的波动我们放到一天增跌情况来看,用平平无奇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就在大家都认为美联储将在近期开始提前降息的时候,消费支出恢复,经济增长强劲,核心通胀大幅度下降到3%以内,美元还要降息吗?美联储更加左右为难了,经济增长强劲,不需要降息;消费支出恢复说明美国家庭支付能力提高了,这是通胀有可能反弹的信号,降息似乎还不是时候。然而,核心通胀大降,保持高利率似乎没有必要了,是时候响应市场的呼声降息了。
此前,美国经济即将彻底失控的各类消息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毕竟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事实的支撑下,无限的在接近变成现实,尤其是在日本都紧跟着实现遭殃的情况下,一众围观者都是在无比期待着美国什么时候也步入这样的局面。在这样的疑问之下,不仅仅是其他国家的群众不相信,就连美国自己家的两位“大人物”都先后表示了怀疑,声称是耶伦自己操纵了美债市场,从而导致美国目前面临的困局只是在表面上得到了消失。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期,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日本、中国减少,英国增加。中国近期减持24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83亿美元,是今年近期首次加仓后的再度减持。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从2022年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总体呈减持趋势。
但实际上,那次增持更多是个例外,因为长远来看,中国减持美债才是大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外储以美元资产为主,其中美债占较大比例。正常情况下,这种美债配置有助于提振全球投资人信心,稳固人民币汇率及推动外贸发展。然而,当下中美关系趋紧,贸易摩擦频发,美国甚至采取技术禁运等手段,使得形势愈加严峻。现实状况凸显,我们虽可使用美元购买,但美国已不再供货;而那些我们能够自主生产的产品,却又无法获得相应市场份额。
要知道,在美国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日本购买美国国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日本增持美债的规模不断扩大,日本也超越了我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规模最大的海外债主。在美国的疯狂收割之下,日本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抛售美债。由于在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必须要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美元成了我国外汇储备资金中最多的一种货币。如果过多的持有美国国债,肯定会深受其影响。我国已经在有规划地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量。
最后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着美国自身的经济前景,也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了威胁。美国政府需要采取更加审慎的政策措施,既要关注短期的经济复苏,也要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繁荣和稳定。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成功,而应当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不仅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