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杂志
近年来,我国着力深化改革,精准施策,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水平,先进生产力质效构建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应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8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4.78万亿元,增长170%。《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连续5年稳步提高。
4月9日,第一届晋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洽谈会在福建省晋江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馆内展示的模块化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图/中经视觉 王旺旺 摄
构建创新质效体系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质效是检验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成果转化则是将思想性和理论性深化为实践效果的重要过程。在全国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质效体系,是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发展全面创新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创新效率和活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升创新效率和活力。成果转化将加速推动新的产品和服务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不断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加速消费群体对于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质升级,有效激发创新效率和活力。
二是加速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聚集。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质效体系,将会推动实现人才、资金、项目以及各类保障要素遵照创新发展规律,实现自然多元的优化组合和配置。而且,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成果转化体系和创新质效体系还会吸引更多优势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聚集。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质效体系,可以催发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普及应用,加速推动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出现,从而促使新的产业生产模式取代传统低效的产业生产模式,推动产业变革升级。
构建创新质效体系的建议
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质效体系,必须结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需求,审时度势并精准施策,重点从加快构建创新研发体系、科研项目体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和创新成果服务保障机制、营造朴素式创新良好氛围、强化创新成果品牌化效应等方面发力,理顺成果转化和实践应用的主体链条和主导环节,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多元要素有序融合发展。
一是构建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项目创新研发体系。一切创新成果转化的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和推动发展,项目创新研发必须坚持系统的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倾听人民呼声、市场需要,确保研发项目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落地效应。通过构建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项目创新研发体系,使创新研发能够实现成果转化,满足人民物质精神生活需求。
二是构建以成果转化为目标的科研项目设定体系。科学的科研项目设定体系决定着创新成果发展的未来路径。要加快推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重要领域的科研项目在设立之初就确定明确有效的成果转化指标体系,项目一旦设定,就必须有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舍弃、淘汰项目成果转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目标淡化弱化或模糊不清的研究项目,将人才、资金、技术和其他各类资源要素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力量。
三是营造朴素式创新的良好氛围。朴素式创新是优化简化创新流程、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充分吸纳融合普通创新资源和草根群体的新型创新模式。加快构建以创新成果转化为导向的创新质效体系建设,必须在全社会掀起一股踊跃创新的实践热潮。通过深入调研不同时期广大消费群体对产品和服务的朴素式需求,确立朴素式创新成果项目和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健全成果产品推广机制和流程;通过资金和政策激励,构建全社会范围内各类群体广泛参与创新研发、研发成果转化为全社会共享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四是构建以成果转化实效为核心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建设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质效提升的核心要素。当前,全国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开放包容、务实有效,但与更高水平的人才发展模式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创新人才培养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而成果转化实效则是评价创新人才质量的有力准则。必须转变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方式,以成果转化实效为根本要求,按照梯度化、层次化、规范化原则,破除各类不必要的限制和阻碍,推动不同层次的创新实践人才在各自领域的职称奖项评审、职务职级晋升中增强获得感和荣誉感,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协同进步和发展。
五是强化创新成果的品牌化效应。创新成果实现品牌化发展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创新研发动力和活力的关键环节。必须在全社会大力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和服务的广泛普及,结合市场和消费需求,融入特色多元的体验要素,逐步推动创新成果的品牌化发展。以品牌化效应捕捉市场创新需求,构建研发端和需求端双向动态反馈调节机制;以品牌化创新促进产业实现从立项布局、创新研发、成果测试、品牌包装到市场推广和消费普及的全链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持续为创新布局、成果转化提供不竭动力。
六是建立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保障机制。服务保障是促进成果成功转化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企业、个人和研发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研发成果申报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渠道路径。鼓励成立成果转化第三方服务机构,专门负责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全流程咨询指导和服务,结合研究成果和专利发明等申报的时代特点,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交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果转化成功经验模式,着力提升我国创新成果转化的质效水平。(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陆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