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价持续回调,现货黄金近5个交易日中有4天在下跌,5月12日更是大跌2.73%,盘中最多跌去118美元/盎司,金价回调,黄金相关ETF的费率也下降了,华夏基金刚刚宣布,5月15日起下调黄金股ETF(159562)及联接基金管理费,管理费费率砍到0.15%,成为全市场最便宜的黄金主题基金之一。
国际风云波云诡谲,去年金价狂飙,让很多投资者对黄金趋之如骛,如今金价持续下跌,究竟是观望还是上车,相信投资者都想知道答案。
财经观察站 作者:白鹿
为何大跌
5月12日,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将互相加征的关税从最高145%和125%分别降至30%和10%,并暂停部分非关税壁垒措施。如此好消息对黄金投资却是大利空,在之前4月美国突然加征关税时,金价曾单周暴涨8%,而此次协议让市场情绪瞬间逆转。
受中美联合声明消息的影响,国际黄金市场周一开盘即陷入剧烈震荡。 伦敦金指数直线下挫,日内跌幅扩大至3%。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开盘跌近2%,最终收跌2.76%,国内市场同步大跌,融通金 AU9999 最低报价755元 / 克,西部黄金、四川黄金等黄金股跌幅超 3%,山东黄金、山金国际跌幅超 2%。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当日上涨超 1%,对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形成压制。黄金不仅是一种金融资产,也是一种商品,其价值与美元信用货币价值深度绑定。这种 “风险资产上涨 + 美元走强” 的双重压力,导致黄金的避险属性短期内被削弱。
上车还是观望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延续、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以及全球去美元化趋势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价值和全球信用标尺的作用也被进一步强化。 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黄金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的重要资产标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提高。
黄金近期大跌不影响各大央行全球扫货,过去三年,全球央行以年均超1000吨的速度增持黄金,中国央行更是连续18个月扫货,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290吨,同比增长38%,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持续增持。 扫货背后反映的是美元信用危机:美国债务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美元相对黄金的价值在过去50年暴跌 99%,反映出美元信用的长期损耗。尽管短期关税缓和缓解了市场压力,但美国财政赤字(2024 年达 GDP 的 6.8%)和债务规模(突破 35 万亿美元)的持续扩张,仍构成美元信用的潜在威胁。高盛预测,若美国债务问题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这一趋势在 “去美元化” 背景下有望延续,黄金作为美元最好的替代物,必然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贸易战、地缘风险有所缓解,但俄乌和谈不确定性、印巴核威慑警告等“黑天鹅”仍在,历史规律是:只要危机没有解除,黄金最终会涨回来,而且涨得更高。黄金是 “情绪资产”,容易被市场情绪推着走黄金不像股票,当美元突然升值,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会直接 “被降价”;甚至某天突发一条 “经济数据超预期” 的新闻,都可能引发短期抛售。这些波动不是因为黄金本身 “不值钱”,而是市场在闹情绪。
根据近期历史数据,每逢金价大跌,聪明钱都在逆向操作。比如,2020年3月,疫情引发全球市场暴跌,黄金也跟着跌了15%,但随后的6个月里,全球黄金 ETF 净流入了1200亿美元,最终黄金价格创下2075美元 / 盎司的历史新高。5月12日的暴跌,既是市场对短期利空的过度反应,也是长期趋势中的一次震荡洗牌。
过去我们总说“乱世买黄金”,但现在的黄金早已不是简单的避险工具。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重塑黄金的估值逻辑。过去100年,全球各国印了海量钞票:美国货币供应量(M2)增长了100倍,中国增长了 200倍,而黄金价格涨了400倍。这就是黄金的 “抗通胀基因”—— 它的产量有限,不会像纸币一样被无限印刷,所以对于投资者,如果仓位不重,可以按兵不动,也可以逢低适当加仓,毕竟中长线看涨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想上车但不知道怎么上车的,可以一键购买黄金股ETF(159562)及其联接基金(A类021074、C类021075),适逢该ETF降低申购费,现在购买可以算是双重折扣,当产业浪潮遇上制度红利,聪明的投资者都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