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但受业务转型影响,整体利润大幅减少。业内人士表示,信托业应保持高度警觉性,因为利润减少可能会侵蚀行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文|《财经》记者陈洪杰
编辑|袁满
“三分类”下,信托行业在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开启系统性重塑。
6 月3 日下午,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比2024年6 月末增加2.56万亿元、增长9.48%,比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长23.58%。
不过,2024年行业利润为230.87亿元,比2023年减少192.87亿元。“信托公司从以资金融通与资产管理为主切换到以资产服务信托为先的信托业务发展模式。”有行业分析人士称。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称,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接近30万亿元,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年度性扩张,而是信托业在实施“三分类”业务转型后资产规模的显著变化,同时也是信托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作出的积极调整。
“信托业应保持高度警觉性,因为利润减少可能会侵蚀行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殷醒民称,目前,基于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点,信托业整体利润收入必然会受影响,信托公司要凝聚共识,根据资源禀赋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推动提高信托业务收益率,解决利润增长不及预期的紧迫性问题。
规模逼近30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2022年和2023年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为21.14万亿元和23.92万亿元,两个年份增长率分别是2.87%和13.15%。
回顾过去15年信托业发展历史,信托资产规模经历了增长、下降、再增长的螺旋式演进图像:2010年信托资产规模为3.04万亿元,2015年为16.30万亿元,2017年则跃升为26.25万亿元,不过到了2018年—2020年是信托业务转型期,信托资产规模渐次回落。
资金信托投向上看,2024年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占比大幅提升,规模合计为10.27万亿元,比2023年末6.60万亿元增长55.61%;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占比基本保持稳定;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和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占比稍有下降。
早在2023年,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三大类: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
进一步看,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在“三分类”中居首位,是业务分类调整的重点,共涉及19 个业务品种,在25 个分类中占比达76%。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家族信托余额为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余额为2703.97亿元,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为1149.06亿元,这三个分类的业务品种合计为1.03万亿元。
自2019年企业破产重整首次引入信托制度之后,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快速扩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业的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余额为24099.78亿元,成为资产服务信托的最大业务领域。
而在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中,发展成效不一。根据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截至2024年末,58 家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为11.39万亿元。而2024年55 家信托公司的权益类信托计划规模为6967.62亿元,同比下降16.73%。从细分产品类型看,FOF(基金中基金)和MOM(管理人中管理人)类型规模有所增长,其他类型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同时,在2024年公益慈善信托备案数迈上新台阶:公益慈善信托蓬勃发展,全国共有539单慈善信托备案,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