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美关系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而经贸领域的博弈更是其中关键一环。6月9日,在英国伦敦,一场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磋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次磋商不仅关乎两国的经济利益,更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稀土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核心。
中方代表由国务院副总理带队,延续了日内瓦谈判的班底,展现出沉稳与专业。美方则派出了堪称“豪华”的阵容,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悉数到场。这样的高规格会面,足以见得双方对此次磋商的重视程度。
其实,在此次伦敦磋商之前,中美经贸关系就已历经波折。5月12日,双方在日内瓦达成“90天关税缓冲协议”,同意同步降低关税,中方还承诺“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然而,美方却在共识达成后不久就背弃承诺。5月中旬,美国商务部突击收紧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6月初,又以“违反出口管制”为由,叫停向中国核电站出售设备许可。
面对美方的背信弃义,中方果断反击,而稀土这一关键资源成为了重要手段。中国供应着全球70%的稀土产量、92%的冶炼产能以及99%的重稀土精炼能力,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军工巨头雷神、洛马等企业,其核心部件九成依赖中方稀土原料。一架F - 35战机需0.4吨稀土,一艘核潜艇的稀土消耗量更是高达4吨。中方对军用级稀土(如钐、镝、铽)实施严格审批,每批次出口都要审查终端用途;仅向通用、福特等民用车企发放半年期临时许可,限定钕、镨两类电动机原料;同时,建立起稀土“数字身份证系统”,实现全链条追踪,有效拦截杜绝军工关联交易。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方对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极为关注。白宫经济委员会主席凯文·哈西特在会谈前表示,美国将要求中国全面解除稀土出口管制,恢复到4月初之前的供应量,而不是按照日内瓦商定的规模。但美方这种单方面的要求显然缺乏合理性,其自身的违约行为才是导致当前紧张局势的根源。就连美国财政部官员都对这种“双标逻辑”感到“令人恼火”。在伦敦谈判桌前,双方的动作都暗藏玄机。中方临时放宽民用稀土出口,这一举措既缓解了美国车企因稀土磁体短缺而濒临停工的燃眉之急,又巧妙地分化了美国内利益集团。若军工稀土持续断供,五角大楼与车企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加剧,从而撕开美国内部的政治裂痕。而美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参会,也暴露了美国内部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主张“严防中国获取人工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为稀土供应问题前来谈判,美国媒体都不禁讥讽其“既要锁死对手,又想对手救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茶和天下 乐贯中西·雅集”活动时,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表示,不管是冷战还是关税战都打不得也打不赢,不管是经贸脱钩还是人文脱钩都不得人心也不会成功。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关键历史节点,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落实好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撤销对中国实施的错误举措,为中美关系重返正轨创造必要条件。这番表态不仅体现了中方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理性与诚意,也向全球传递了中国对于维护公平、公正、平等的国际经贸秩序的坚定立场。
虽然目前还不确定此次伦敦经贸磋商中,稀土问题是否能够最终谈妥,但从双方的博弈态势来看,中国正将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规则优势。通过一系列合理且有效的出口审批制度、数字溯源系统、军民分级管控等措施,构建起“中国主导的稀土贸易新秩序”。而美国在技术封杀与资源乞讨间的分裂行为,恰恰反映出其霸权逻辑在新时代的困境与溃败。此次中美高层齐聚伦敦,为解决稀土等经贸问题提供了契机,而中国大使的表态更是响彻全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与推动公平贸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