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数据,让管理更高效?
创始人
2025-06-15 23:56:45
0

内容来源:“AI未来2025阅读新风向”发布会

分享嘉宾:李宁,清华大学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Flextronics讲席教授、系主任。

责编| 柒 排版| 鹅妹子

第 9013 篇深度好文:3939 字 | 10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笔记君说:

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尤其在中国,许多企业在数据驱动决策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精准营销、库存管理等业务端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并利用数据来持续优化决策。

但在组织端,在人的决策方面,依靠数据驱动管理却相对滞后。组织在管人时,更多还是依赖领导的直觉、感觉和经验来做判断。

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以后,这一现象将会逐步得到改观。

一、人的价值度如何衡量?

过去,数据驱动的组织管理决策往往是大厂的专利,巨头企业的软性护城河。

人工智能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一逻辑。

为什么组织管理端的数据驱动决策有限?来看几个例子:

我在高管课程中经常问决策者一个问题:你们支持员工远程或混合办公

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他们仍然倾向于让员工到岗即到办公室来工作

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核心问题——当员工不在眼前,管理者就很难衡量贡献。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管理者缺乏衡量员工在组织中贡献度的数据。

另外,当很多员工合在一起的时候,组织的健康度和创新度更无法衡量了,这造成了很多996、打卡文化……

为什么很多企业严格打卡,并用工作时长、打卡等作为“奋斗者指数”?这其实很矛盾。

事实上,企业在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工具已积累了大量数据但为什么死磕“打卡”?因为大量数据在组织决策中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虽然企业在业务端已经能够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但在组织端,哪怕很多企业拥有复杂系统和完备数据流。

但在人决策上,仍依赖Excel报表和领导的主观判断,尤其在绩效评估和招聘时。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价值到底应该如何衡量?有多少企业关注的仍然是像加班时长、打卡这样浅层数据

创造力、创新力、系统的逻辑思考能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衡量的维度

但一个扎心的事实是,有关人的数据仍然被看作是成本而非资产。

现在,数据已经变成企业重要的资产,但这更多体现在业务端。因为有了业务数据,我们就可以进行库存管理、精准营销、质量管理等

但组织端的数据,比如飞书、钉钉上积累的人员协作记录、会议文档、在线沟通等与人相关的数据,反而成了成本,占用了大量的服务器空间,极少用于管理决策。

二、数据何为难以驱动管理?

为什么数据驱动在业务领先,组织端却很落后呢究其原因,就涉及数据驱动业务/管理的基本逻辑

我尝试用一个公式来说明

Y代表目标(如转化率、成本控制),X代表影响Y的关键因素。

比如在业务端我们可以通过算法和统计找到X与Y对应的关联;

比如有哪些X可以精准影响到Y的提升,我就可以精准优化。

但组织端的问题在于——如何衡量X和Y?

企业要提升员工创新度,创新度”如何衡量?这显然缺乏直观的指标。

所以,大多数组织只能把公式进行简化他们的基本假设是,创新度和工作时长、出勤率等表层指标有关可见,很多深层次指标没有被有效抓取。

通常企业在针对明确目标可以完成得很好,例如,把库存周转从10天降至5天

但创新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所以缺乏抓手这就导致了错误的决策。

为什么数据驱动在组织端做得很不好?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好的X和Y。我认为背后存在三点原因

1.观念障碍许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人的复杂性是不可以被数据获取的。人是千人千面的,针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他们认为管理要依赖经验和直觉,否定规律性存在数据驱动就无从提起

如果另外一种人相信,人背后有很强的规律性的话,我们就可以从数据中提炼出X和Y。

组织端缺乏现成数据,需要额外构建测量体系等等。

3.人才缺口人是复杂的,所以在做数据驱动的时候,就要构建更高维的指标。比如很多企业关注985、211或者加班时长这类浅层次指标。

但更深层次的指标是什么呢?这就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甚至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很多企业没有此类人才储备。

三、人的复杂性可以被数据化吗?

那么,人的复杂性可以被数据提取出来吗?

我们尝试通过实验设计来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里有个典型案例:在某些国家,人们在换领驾照时通常会有一个选项,询问器官捐赠意愿。

数据显示,不同国家的捐赠意愿比例差异极大——有些国家接近100%,有些则几乎为零。

如果把原因简单归结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那么数据就会存在矛盾:丹麦、荷兰、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捐赠率极高,而同样发达的奥地利、法国、匈牙利等国却很低。

显然,宗教、文化、经济等因素都很难解释这种极端差异。最后发现,造成如此大差异的背后,在于问题的设计形式:

当表格设计为愿意捐赠请打勾时,打勾比例极低;

当设计为不愿意捐赠请打勾时,打勾比例同样很低。

这揭示了心理学上的默认选项偏差——人们在难以抉择时往往会遵循预设选项。

这种现象跨越国界,证明人类行为存在可预测的规律性。这为数据驱动组织管理,提供了依据。

类似规律也体现在养老金储蓄政策中只需将储蓄设为默认选项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极大提高民众储蓄率

人背后的确有某种规律可循,我们就可以用数据挖掘出背后的规律。

四、工作经验和未来绩效无关

接下来再看一个数据如何支持管理决策的例子。

现在很多企业招聘人更多还是看眼缘。但事实上,招聘有面试、笔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如果用X和Y来表示的话,招聘决策的逻辑是什么?招聘的过程是考试的过程,企业希望用考试成绩来预测员工未来的表现。

比如有40个人申请这个职位,录取了10个人,最后有4个人表现不合格,只留下了6个人。那么招聘的准确率就是60%。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招聘的测试和未来绩效的相关度较低,即效度不够。

但我们变换一种方式,招聘的成功率就达到了90%。

我罗列出10种潜在的招聘方式供大家选择,结构化面试、工作知识测试、工作样本测试、智商测试、道德测试、评估中心测试、职业兴趣、个性测评-责任心、非结构化面试、工作经验。

因为时间成本,如果我们从中挑选出三个招聘方式会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工作经验、结构化面试等等。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目前为止,对于招聘方法和招聘结果最全面的研究(涵盖了上千个不同的岗位,几十万人数据)表明:“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办法预测未来的绩效

我们知道,工作经验一定是有价值的。但问题在于简历上面列出来的工作经验是不一样的。

同样做一份工作,不同的人从中学到的知识和凝练的技能,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而结构化面试工作知识测试的效度就会相对较高

可见,如果企业积累足够多测评数据加上未来工作绩效的考评数据,就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招聘体系。

回到混合办公的话题:混合办公不会降低绩效,反而会降低员工的离职率。这是携程做的一个实地试验,发表在了《Nature》上。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驱动管理的决策。数据驱动价值在于提升决策的精准度。如果决策方向错了,效率再高,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数据驱动的价值验证认知、拓展认知,甚至挑战认知。

五、如何衡量组织的创新度?

延伸到组织层面,我们如何衡量组织的创新度与健康度

一个企业里有优秀的员工,不见得它是一个优秀的组织

能不能用一个合适的工具来度量组织呢?我们提出了“组织网络分析法”,它把人与人的协作链接,具体画出来了。

我们发现:组织中大部分的合作是跨部门、跨层级,自发产生的,它并不是按照组织的设计而发生的。跨部门的协作,对于组织的效能和绩效,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中,一个核心的指标,叫“小世界网络和创新”,很多企业在谈论,为什么很多大厂没有做出Deepseek,哪怕他们有很多985、211大学生,反而是初创型公司做出来的?

研究表明:一个组织内部的网络结构,和能否产生大量创新型想法相关。其中一个指标是“小世界网络”。

同样一个组织构架,可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低小世界网络,二是高小世界网络。

90年代的硅谷为样本,硅谷的创新奇迹就呈现“小世界网络”的特征。

它更像是一个公司网络,在硅谷各公司之间,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这就得以让想法和技术自由流动。

比如,生成式AI从2017年Transformer构架被提出来以后,就进行了快速地扩散。

六、AI助力从人治走向数治

过去,用数据驱动组织管理,有两类缺陷一直没有被解决

是无法用XY来衡量创新度、人的价值

是人才缺口,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相关人才。

但人工智能可以。

第一,传统非结构化的数据,变得结构化,让我们能够更精准衡量出人的贡献。例如:

有研究表明,让人工智能给出股票购买建议可以4.5倍回报

它通过让AI大量阅读新闻标题,从而判断是正面还是负面消息前者买进,后者卖出

过去量化分析基于结构化的量化数据,但现在有了生成式AI,非结构化的信息也可以被纳入决策体系当中举例说明:

一家物业公司通过分析晨会录音来判断会议质量、员工贡献度以及预警等

我们做过一个研究:让AI基于文本做一些判断研究发现:

AI 的打分人的打分,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我们让六个人对同一个文本打分AI打六次分,二者相关度已经达到0.7以上

所以,如果用AI来分析员工想法的创新度能够解决组织中的创新评价问题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分析的门槛,以前大部分HR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但有了AI的赋能,就可以突破传统数据分析的困境。

数据分析的能力就被普惠化了。企业可以搭建一个智能体来做更复杂的分析。

AI时代帮助我们从人治走向数治。

AI的助力下, 组织可以更好地平衡创新、绩效以及员工福祉,通过不断完善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实现组织的和谐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常永春被查,... 北京城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永春。来源:北京城建集团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白帆 近日,北京城建集...
原创 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国际投行高盛...
大湾区酒价第15期|习酒窖藏1... 习酒窖藏1988多渠道价格跌至500以下,千元名酒价格小幅回升 今年“双11”,白酒价格波折不断。...
原创 玻... 作者:拉上窗帘 有朋友发来抖音视频,内容是福建曹德旺老板和他的私人飞机。 朋友问作者这是什么飞机? ...
2024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出炉:... 今年7月份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情况,上半年GDP总量达到了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
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面... 据媒体报道,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三只羊集团方面回应称,公司即将搬迁,新地...
TK公会入驻最新行情分析,现在...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TikTok娱乐直播公会的入驻程序引起了众多内容创作者的热议。对于希望在这个...
陕西农信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经营发展情况,深刻剖析问题,科学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8月1日,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2024上半年小红书营销:深耕... 近几年,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UGC分享社区氛围、人群反漏...
「大算投」超越比特币?比肩以太... 在区块链技术浪潮的澎湃推动下,市场迎来了众多颠覆性创新项目,其中,Aleo以其独到的视野与尖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