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算是低了头。
在伦敦谈了三天三夜之后,美国终于从中国那儿换来了一份稀土出口许可。但别以为这是白捡的便宜,中国这次可没把门开到底,只给了个“6个月有效”的临时许可证,说白了,就是一个带时间限制的“观察期”。
美国得到了稀土,中国也不是白给,交换条件是美国放宽了几个高精尖产品的对华出口,比如大型飞机的发动机零部件,还有化工领域里的乙烷之类关键材料。此外,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高校的签证问题,也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你要说这事谁赢谁输,其实不好说。各取所需,互有得失,听上去是笔平衡交易。但这“6个月”的限制,就像一个倒计时炸弹,放在美国桌面上,随时提醒他们:别乱来,合作是双向的,违约了就别想继续拿走中国的资源。
说起稀土,很多人可能还不太了解它的重要性。这玩意儿名字土,但用处太金贵。从新能源汽车到导弹制导系统,从风电设备到F-35战斗机,哪哪都离不开它。尤其是高性能磁材,军用装备更是重度依赖。
美国被“稀土卡脖子”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这几年他们虽然努力搞本土替代,甚至去非洲、澳洲找资源,可就是解决不了提炼和加工技术这个“卡点”。全世界真正具备大规模稀土精炼能力的,基本都集中在中国。你有矿不稀奇,能炼出合格产品才是本事。
这次中方暂停出口之后,美国的民用企业先是叫苦。像福特、通用这些汽车巨头,都开始评估是不是得砍一部分产线。要知道,一辆混动车里头稀土用量不少,风电领域用的更多。断供一阵,产业链上的麻烦就成堆了。
但最焦虑的,其实是美国军方。
前几天,美国国防部忽然把F-35的采购计划砍了一半,从原计划的48架直接减到24架。这可不是预算出了问题,而是制造进度出事了。要造一架F-35,光是钐这种稀土元素就得用上二十多公斤,再加上镝、铽、铈这些稀有材料,缺一个都不行。军用雷达、导弹、精确制导系统,全靠这些东西支撑。
五角大楼眼睁睁看着战机产能受限,自然坐不住了。别看表面上白宫嘴硬,但内部其实早已乱成一团。这种时候,特朗普想不低头也难。
而中国呢?其实还真不是故意“卡脖子”,而是在维护合理权益。你说美国想要中国继续供稀土,那可以,但也得守规矩,履行承诺,别上来就搞单边制裁、技术打压,还要求人家持续供货,哪有这好事?
这“6个月”的限制,其实是一个试探,也是一个警告。中方的意思很清楚——咱们可以谈,但得看你怎么表现。这不像以前那种签个十年合同,安安心心供货,美国要真想长期拿稀土,态度得有点诚意才行。
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谈完后竟然抱怨说“中国已经习惯美方让步了”。听到这话,很多人都笑了。这话放在十年前或许还有点市场,但今天再这么说,多少显得有点不识时务。
时代确实变了。过去美国在国际谈判里总是“开条件”的一方,说一不二,别人想要资源、技术、市场,就得看它脸色。而现在面对中国这样实力相当、立场坚定的国家,那种吃独食的套路已经玩不转了。
这次伦敦会谈的“六个月期限”,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中国可以合作,也愿意合作,但前提是公平、对等。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这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成年人之间最基本的逻辑。
上一篇:如何通过数据,让管理更高效?
下一篇:国网、南网“小伙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