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为中国政企业务)
在苏州吴江的太湖之畔,苏州农商银行如同一艘稳健的航船,承载着当地百姓的金融梦想。2004年由信用社改制组建成为吴江农商银行,是全国第四家农商银行,201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9年更名为苏州农商银行。拥有95个网点,近两千名员工。作为地方法人机构,扎根乡土,服务三农,以农村金融改革的领航者姿态,成为苏州人民自己的银行。苏州农商银行正以科技为引擎,驱动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太湖水暖:
传统农商行迎接“数字新机遇”
在苏州市吴江区的总行数据中心、盛泽同城数据中心以及泰州异地灾备中心,这些地方如苏州农商银行的科技脉络,悄然守护着当地百姓的金融梦想。这里曾是小型机与传统存储携手跳动的“心脏”,承载着个人贷款、信用卡和企业存款等核心业务,支撑着无数家庭和商户的日常所需。
然而,数字化浪潮如太湖水般涌来,大行和互联网银行的渠道下沉,让服务门槛悄然抬高,这家银行渐渐感受到传统架构的瓶颈。核心系统老旧成首要隐忧:传统经典组合虽可靠,却难敌业务增长和创新的急流。数智化浪潮下,外购依赖推高成本,性能扩展和弹性调整也捉襟见肘。
如果金融数据基础设施发生故障,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威胁着银行对客户的承诺。市场风云变幻中,原有架构难以满足线上营销和数字化风控的创新需求,无法护航“5年再造一个苏州农商银行”的雄心。银行人深知,固守旧路,只会让这份乡土情怀渐行渐远。他们渴望一跃,注入新活力,让科技真正温暖人心。
破浪前行:
华为“存算分离”架构赋能
面对行业挑战,苏州农商银行没有盲从,而是携手华为,探索“务实创新”的技术路径——基于GaussDB数据库和OceanStor Dorado高端存储的“存算分离+共享存储”架构。这不仅是对传统设备的替代,更是一场技术上的“先进换代”,旨在打造更安全、高效、可靠的金融核心系统。
这套方案的核心在于“存算分离”,将数据库的计算(CPU)与存储(硬盘)解耦,实现硬盘资源集中、专业化管理,从而极大提升系统弹性和性能。利用华为新一代的网络技术,生产中心的数据库节点与存储池高速连接,共享日志LUN由多节点共用,主节点处理读写操作,备节点完成数据回放。此外,生产与同城中心的数据同步通过存储复制实现,确保关键数据的高可用。
此方案使数据库节点数量大幅减少,存储资源集中利用率提升了数倍,有效降低了TCO。华为GaussDB与OceanStor Dorado双集群达成“跨中心高可用”(RPO=0,RTO<120秒),数据零丢失,同时实现存储加密,保障数据安全。在核心业务系统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系统实现了全栈自研,为银行关键系统的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化茧成蝶:
科技蝶变引领价值跃升
华为GaussDB+OceanStor Dorado存算分离架构的落地,让苏州农商银行的IT系统脱胎换骨,不仅完成全栈自研替换,还将核心数据库从基本可用推向高效可靠,树立起金融转型的全国标杆。
在持续创新实践上,银行与华为联手,将核心业务顺利迁移到GaussDB存算分离架构。2022年,“超级网银系统”率先实现全面自研升级,摆脱了对传统IOE的依赖,构建起自主创新的金融核心,为银行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性能和可靠性也迎来质变。架构化解了数据多副本和主从同步延迟的顽疾,性能大幅提升,硬盘利用率显著提高。这种改变,最终体现在每一次与客户的温暖互动中:
智慧信贷秒批:新核心系统强大的并行处理与智能调度能力,支撑起更复杂的智能风控模型。过去需要数天人工审核的普惠贷款,如今系统可秒级完成授信审批,让资金活水更快润泽小微企业与千家万户。
峰值无感支付:凭借新核心百万级并发交易处理能力与毫秒级稳定时延,无论是线下购物、高峰期网购还是企业间大额转账,交易始终丝滑无阻。7x24小时不中断的业务连续性,为每一笔资金流转筑起牢固防线。
一本账精准服务:存算分离架构确保了数据的高可靠与强一致性,客户的每一笔存款、理财收益都实时精准入账,杜绝了数据延迟。基于此,银行能够提供更智能的财富管理与资产分析服务,让金融守护更贴心、更智慧。
成本与运维效率同样获益匪浅。存储池化共享将利用率推高,采购和管理成本显著降低。原本需大量服务器支撑的实例,如今服务器数量锐减,机房空间大幅节省。盘阵故障无需切换节点,运维负担减轻,整体TCO显著降低,助力银行降本增效。
在太湖之畔,苏州农商银行与华为的“科技合作”,既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对未来的战略突围。科技创新方面,小银行不再受限于区域边界,而是走向全国标杆,用创新推动数字化跃迁。以存算分离为核心的合作,打造安全、高效、自主的新金融核心,推动自主创新与智能化加速落地,释放出真正的“苏州力量”。